劉春芳
【摘要】語文閱讀教學可以有效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具體來說就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完善學生的情感表達,訓練學生自主閱讀,學會獨立思考,展開思維想象。文章就核心素養視域下語文閱讀的現狀、重要性以及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了論述,希望能夠給廣大教育者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引言
“核心素養”是舶來詞,其含義是促進個人實現成功和社會良好運轉所具備的知識、技能、態度、情緒和價值觀的集合體。21世紀公民必備的核心素養,包括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以及學會改變。學生核心素養需要通過學校教育進行培養,是一種綜合能力。核心素養的滲透有利于改變學生長期被動接收知識的學習狀態,可以促進教師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將傳授知識與鍛煉能力有效結合,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改變學生以往的學習狀態,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二、小學語文閱讀的現狀
(一)授課形式較為單一
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按照考試大綱去備課,課堂上教師進行詳細講解,后期進行期中、期末考試,最后學生的學習成果全都體現于一張卷紙上。課堂氛圍過于沉悶,學生無法將自己的熱情投入到語文閱讀中,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對知識理解的難度,使得課堂教學效果遠遠不如預期。造成授課形式單一這個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教師的傳統教育觀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即便一直在進行教育改革,教師對應試教育仍然有著極為濃厚的意識殘留。許多教師無法完全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在內心仍然認為單向授課模式是最好的教學方法之一。
第二,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參差不齊。有一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核心素養的重要性,還有一部分教師的職業素養不過關。他們認為教師只是一份工作,只是完成教學任務,在其他方面敷衍了事,完全漠視“教書育人”中“育人”這一點對于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導致教學模式單一。
第三,學校缺乏一些硬件設備,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小學,多媒體教學很難實現。鄉村小學缺乏資金,即使有可用的多媒體設備,也會因為缺乏日常維護而出現故障。同時,一些小學缺少讀物,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因此,硬件設備的缺乏也是導致授課形式單一的原因之一。
(二)學生缺乏端正的學習態度
學生如果沒有端正的學習態度,在課堂上溜號甚至干擾其他學生的學習,就會影響整堂課的質量,也不利于核心素養的養成。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單一的授課形式讓學生無法對閱讀課堂感興趣,另一方面是學生的年齡小,心智尚未發展完全,性格活潑好動,不習慣特別拘束的課堂,因此在課堂上會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動作等等。同時,教師在教育調皮的學生時,往往擔心會耽誤課堂時間而選擇簡單勸說甚至置之不理。教師這樣不經意的“縱容”會讓學生變本加厲,導致學生在課堂中將精力放在其他事物上。除此之外,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缺少互動也是學生缺乏端正學習態度的原因之一。學生接收知識的能力較弱,教師因為要完成教學任務而講課速度會很快,缺乏有效的課堂互動,使得學生整節課的學習效果并不好。這樣會影響學生的自信心,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度。
三、核心素養視域下閱讀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轉變教師的授課觀念
傳統課堂中都是教師將知識單向輸送給學生,學生總是以一種被動的狀態來接收知識。學生對學習缺乏主動性,就很難對語文知識感興趣。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學生的責任感、興趣以及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培養等都需要核心素養的培養參與其中,能夠改變教師的授課觀念,使教師深刻認識到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創新教學方式,一改傳統課堂的枯燥乏味。教師在實際授課時加強與學生的互動,通過游戲環節豐富教學模式,師生共同努力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或者知識競賽模式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實踐機會。
(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語文閱讀課程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學生以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首先,語文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擴充知識儲備,而不是拘泥于有限的教材內容當中。小學生的閱歷較少,所學的知識有限。語文閱讀給了學生一個擴寬視野的機會。閱讀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平時見不到的事物,使學生足不出戶就能感受生動有趣的大千世界。
其次,閱讀能幫助學生鍛煉文章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文學內涵和思想價值。學生在閱讀中可以結合教師的講解,逐漸理清文章的行文脈絡,從而對文章的內涵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
再次,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文章中滲透著作者基于長期的閱歷和思考的看法與觀點,有著很高的閱讀價值,學生在閱讀期間會不自覺地受到其影響,從而樹立基礎的“三觀”。
四、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課內引導,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
第一,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學生只有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時,才會更進一步地求知與探索,主動性更強。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自覺主動地閱讀,提升閱讀效率。在課堂開始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課堂導入,播放一些與課堂有關的視頻,在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刺激下,使學生將注意力放在視頻課件上。這樣的課堂導入比教師單純地講述效果要好很多。
第二,要指導學生閱讀步驟。以《開國大典》這篇課文為例,讓學生了解閱讀是有層次的。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將課文中的生字、生詞讀熟、讀準。然后,學生再次閱讀,這一次的閱讀目的是了解文章大意,重在閱讀理解,也可以要求學生閱讀完畢后自己總結文章大意。最后一步是誦讀,基于對文章的初步理解,要求學生深化對文章內容的感知,促使學生融入課文語境,體會作者的情感表達。
(二)加強課外閱讀指導,給學生以導航
閱讀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思考與表達,從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然而,教材內容有限,課堂時間也不夠充裕,教師要保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在課余時間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在課外閱讀積累中還能有效提升寫作能力。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向學生推薦一些經典的課外讀物,例如人物傳記、科普讀物等等,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提升閱讀能力,豐富知識儲備量,將閱讀中所得到的精華運用于寫作當中。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上的信息魚龍混雜,小學生缺乏分辨能力,閱讀也沒有針對性。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在眾多的閱讀素材中選擇有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的書籍,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進行閱讀,提升閱讀能力。
(三)開展閱讀交流活動,全面培養學生能力
教師可以定期開展一次好書推薦活動,學生可以將自己已經讀透并且很有閱讀意義的書籍與同學分享,將自己喜歡該書籍的原因講述出來,并朗誦自己摘抄的好詞好句。這樣的活動能夠營造好讀、樂讀的氛圍,使學生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此外,教師平時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閱讀任務,在期末可以開展讀書心得交流活動,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四)運用微課資源,提升審美能力
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給課程改革帶來了新的機遇。微課是當前比較新穎的一種教學方式,被廣泛應用于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在教學中運用微課,教師可以獲得最新的教學信息、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生動有趣的微課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也愿意在寓教于樂的環境中進行學習活動,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具體來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作者所表達的自然美、社會美、人文美和意境美,培養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這樣能讓學生以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去探索語文知識,對知識進行強化記憶,進而實現高質量的課堂教學,也能為學生未來學習更深入的語文知識夯實基礎。
五、結語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課內引導,加強課外閱讀指導,開展閱讀交流活動,運用微課資源等等,優化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熱情投入到語文閱讀課堂中。同時,多元化的閱讀使學生對所閱讀的素材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文字之美、自然之美,最終實現知識與素養協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劉婷.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D].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19.
歐陽紅月.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7):173-174.
唐莉霞.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4):74-75.
段文海.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1):163.
代青秀,孫榮榮,羅文娟,等.培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核心素養的實踐探討[A].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八卷)[C].北京: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