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代英
摘 ?要:創新作文倡導學生自由、有創意的表達,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立意新穎的佳作。創新作文來自教學的創新,教師在指導中應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本文從形成創新能力的三個方面出發,圍繞在寫作中如何激發學生創新激情、訓練創新思維、培養創新個性品質,指導學生樂于表達、擅長表達、創新表達,形成創新能力。
關鍵詞:作文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一、在寫作材料的獲取中培養創新激情
(一)注重體驗生活,激發表達欲望
小學生十分幼稚,他們所感興趣的往往是生活小圈子里的事,寫作范圍非常狹窄。教師要把作文教學的空間由學校輻射到家庭、社會和廣袤的大自然中,或讓學生去看看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或去參觀訪問、調查研究,在動耳、動眼、動嘴、動手、動腦的實踐中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產生自己的情感。“情以物遷,辭以情發”。當內心涌起不能自已的情感時,便想用文辭表達出來,這樣學生就從觀察體驗中獲得了寫作的題材和內容。
(二)創設觀察情境,體驗角色心理
在課堂上組織比賽、開展游戲活動、文娛表演、實物演示或模擬社交情景能夠再現社會生活,使學生實現角色的轉換,體驗角色的心理,最易激起學生寫作的欲望和創新的激情,為許多老師所采用。
如北京市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執教《捶捶樂》,就采用了這種角色體驗的方法。老師先指導主體角色學生觀察“捶捶樂的”的結構,試寫產品說明書;引導學生依據廠家說明書的內容和形式進行擴寫;啟發學生以廣告策劃人的身份借鑒國外宣傳廣告的表現形式進行創造性改寫;讓學生以營銷員的身份推銷“捶捶樂”,在學生經歷了現場推銷工作后寫推銷經歷、經驗或感受。這樣的情境學生樂于參與,異彩紛呈的現場習作由此產生。
統編教材中有許多訓練口語交際的素材,教師不妨充分運用這種口語交際情景,把“說”的訓練和“寫”的訓練結合起來,以“說”促“寫”,以“寫”帶動“說”。
(三)捕捉突發事件,豐富寫作素材
生活中經常有突發事件,如課堂上飛進一只蝴蝶,“哇”的一聲有人嘔吐了,“轟隆隆”,窗外響起了雷聲……這些突發事件有驚、有喜、有趣,孩子們愛寫,有內容可寫,寫起來無拘無束,能感受到作文所帶來的歡樂。此類作文材料得之不易,更是指導觀察的最好時機。教師不用擔心耽誤教學時間,完不成本節課教學任務,其實用好這樣的突發情景指導習作,比平常練幾個習作都更有效。
二、在寫作指導的過程中培養創新思維
(一)培養發散思維能力,進行求異性作文訓練
1. “反彈琵琶”,引發逆向思維
打破傳統的、常規的思維束縛,大膽地反彈琵琶,從問題的相反方向深入地進行探索和挖掘,可以寫出人人心中皆有,而個個筆底全無的文章。
2. 旁敲側擊,引發側向思維
側向思維強調對一個問題從側面進行換角度思考,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觀念,獲得新的結果,產生新的創意。如在寫《美麗的校園》習作時,可以妙用側向思維,摒棄從眾心理,撇開校園的自然風景、建筑,寫校園里同學們在創文活動中的表現,在選修課中的創造勞動,反映新時代少年在精神文明方面的變化,在實踐活動中的積極進取,體現時代風貌。
3. 縱橫馳騁,引發多向思維
多向思維要求發揮思維的活力,從正反、上下、內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問題,讓人們“橫看成嶺側成峰”。如《一粒鹽》習作訓練,可以通過多向思維,引發若干觀點:(1)從鹽的顏色潔白純凈,想到高尚人格與節操;(2)從鹽的形體方正晶瑩,棱角分明,晶瑩剔透,想到做人應正直、行動要端莊,有正人君子之風范;(3)從鹽的有味,想到做人要有滋味,有品位,有內涵,注重自身形象塑造;(4)從鹽的來歷,想到經歷千錘百煉才成型的堅忍不拔精神;(5)從鹽的作用廣泛,想到人應該無私奉獻,服務于社會。有了這么多的觀點,還愁達不到“奇、新、美”的境界嗎?
(二)培養想象思維能力,進行想象性作文訓練
1. 據文想象
利用課文資源,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練習改寫、續寫、擴寫等想象性作文,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訓練。以《濫竽充數》為例,學了課文,筆者讓學生以“南郭先生后傳”為題進行續寫,出現了不少有新意的文章,其中有一篇這樣設計情節:南郭下崗后,奮發圖強,抱著竽去夜校苦學本領。拿到結業證書后又尋訪名師掌握絕技,然后組建樂團,巡回演出,轟動齊國 ,成了再就業明星,齊王在表彰大會上授予他齊國"首席竽師"的榮譽稱號。
2. 睹物想象
這是依據直觀性、具體性的事物進行想象習作訓練。如面對一個小小的地球儀,面對學校的規劃圖,看著一張獲獎證書等展開自己的想象,并寫成一篇作文。
3. 聽音想象
這是依據一段優美的音樂進行的想象習作訓練。如:聽鳥鳴,想象茂密森林的美麗景象;聞水聲,想象泉水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面,洶涌澎湃的大海;聽馬達聲、車鳴聲、人流聲、想象寬闊的馬路、熱鬧的街市……
4. 假設想象
依據一個假設的事物或情節進行想象習作訓練。如,練習寫《假如我是校長,我將……》《假如我是市長……》《假如我是一名教師》《假如我是一名醫生》等。
想象作文的訓練方法還有很多,如語言描述激發想象,畫面展現激發想象等,這些都是培養創新思維的好方法。
三、在批改評講的過程中培養創新個性品質
(一)尊重學生,鼓勵為主
教育心理學認為,小學生總愛把老師的表揚作為前進的動力。在作文批改評講中,教師要善于使用鼓勵法,使學生對自己成績感到滿意。
如對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教師要給予激勵性的表揚,對于特別優秀的作文,完全可以打滿分。對后進生的每一點進步要多加鼓勵,讓學生見了作文評語后有一種成功感。對于那些教師認為不妥的語句或內容,應多就少改,或用提示性的磋商語氣,讓學生覺得教師在同他親切長談一般,懷著愉快的心情,樂于動腦想,認真動手改,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具有催化作用。
(二)大膽放手,自改作文
過去,老師采取的大多是精批細改,但精批細改把握不當,容易產生誤導,損害學生學習能動性。作文批改教師不宜包得過緊,要著重培養學生自改的能力。通過自改,可主動發現文章不足,產生新悟新知,尋求最佳的效果,感受勞動后的歡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大腦經歷了一次創新,長期訓練,可養成自改作文的習慣和主動創新的品質。
1. 教給方法
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重在教給方法,可分三步進行:第一步默讀,檢查內容。即中心是否明確,選材是否得當,內容是否具體。第二步輕聲讀,檢查表達方式。即段落是否分明,語句是否通順,用詞是否得當,標點是否正確。第三步朗讀,全面檢查,遵循由大到小的原則,教給學生使用常用的修改符號。
2. 分步訓練
訓練自改能力會經歷三個階段:扶—半扶半放—放。在扶的階段,教師可示范修改,讓學生感知教師批改的全過程;在半扶半放的階段,可師生共改,教師啟發、點撥,學生討論評改;在放的階段,可安排相互批改和自己批改。
創新激情、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品質是形成創新能力的三個重要方面,它可以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領域。作文教學為我們開辟了廣闊的培養創新能力的空間,我們應該在作文指導中點燃學生創新激情,誘發學生的創新靈感,讓學生寫出富有創意的佳作,讓作文教學處處閃現創新思維的火花,促進創新能力的培養。
(責任編輯:莫唯然)
參考文獻:
[1]蘇峰. 論思維創新與實踐[J]. 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08(05):50-51.
[2]閆國華. 培養學生作文創新思維能力之我見[A]. 中國教育教學叢書編委會. 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上卷(三)[C]. 中國教育教學叢書編委會,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