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及方法去培養學生,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以此促進他們得到發展。本文將詳細闡述學習主動性的內涵、如何運用數學特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措施。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學習主動性
中圖分類號:G633.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9-0112-02
【Abstract】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teach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should adopt advanced teaching concepts and methods to train students,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promote their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will elaborate on the connotation of learning initiative, how to u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thematic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he measur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Keywords】New curriculum reform;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initiative
初中數學學習是具有現實性、有效性以及極富挑戰性的,若想要切實開展高效學習,就要激發學生們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他們對數學知識學習產生興趣與學習欲望。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來說,學習興趣、 學習接受能力以及學習目標等都會對其學習數學知識產生影響。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依據學生們的心理特點來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讓他們能夠積極、有效且主動地參與到數學知識學習中。在初中新課改中也體現出了“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這一思想觀念,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深刻體現及反映這一思想觀,以促進學生學習。
一、學習主動性
傳統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教學對象,他們的發展與能力的提升處于一個被動的狀態,對自身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也是迷惘的,這一情況的出現,使教師與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無法很好配合,進而使教學質量和效率低下。隨著新課改中要求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這一具體要求,使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位置出現了變化,學生能夠自行安排自己的學習內容、方式以及目標等,他們能夠明確自己所學學習的內容,然后自發投入學習中,提升自己,促使自己得到更好發展。當然,學習主動性不僅是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需要不斷創新、改革和完善,促使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進行改進,以便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從自主學習中能夠學到知識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升自己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二、運用數學特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實用性特點
馬克思指出:“一門科學只有成功的應用了數,才算真正達到了完善的地步。”馬克思這句話說明了數學知識應用方面的廣泛性與實用性,以及在生活或各科知識中應用數學知識的有效性。基于此,在實際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運用數學的實用性來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通過運用數學本身的特性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讓學生愛上數學本身,去體會、感悟到它的實用,特別是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現實問題,更能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有用,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學生會更樂于學習數學知識。
(二)規律性特點
數學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去主動學習以及總結數學知識中蘊含的規律,讓他們進行深入探索,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數學的概念是人類通過感知客觀事物而形成的一種感性認識,然后再通過分析、比較以及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若教師直接在數學教學中告知學生們這一結論,那么就無法引起學生對其的自主探索。因此,教師要讓學生自發去探索、發現數學概念及定義,感受其中蘊含的具體數學思想,在深入探索的過程中活躍自身的思維,激發其對學習知識探索興趣,進而提升能力。
三、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措施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作為一名優秀的初中數學教師,需要熱愛自己的職業,認真對待教師這一工作,將自己的精力與熱情投入教學中,并在日常教學中多給予學生關懷,讓學生對教師產生喜愛的情感。針對這一要求,教師就要與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日常教學與生活中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多加了解學生,為他們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投入自身的情感,將教學看作自己的樂趣,將學生們當作自己的孩子去對待,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來吸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讓他們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有著戰勝數學知識學習中困難的必勝決心。因為學生之間存有個體差異性,每一個學生接受知識以及學習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師就需要在教學中依據自身掌握到的學生的特點來進行因材施教,關注到每一名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比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多加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從日常對學生們的觀察來了解學生,然后在課堂中為內向、不愛發言的學生依據他們的學習能力來設計他們能夠回答出來的問題,以讓他們樹立起學習自信心,樂于參與到數學知識學習中,依據這一現象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動性。在“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部分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準備一個袋子,里面裝有圓柱、棱柱、圓錐、棱錐以及球體五個常見的幾何體,然后邀請班級中較為內向,不愛發言的學生上臺來抽取教師描述的物體。這樣的教學活動能夠讓教師與學生合作,加深對幾何體的認識,通過具體的描述與對應的幾何體,讓學生走進今天的教學,跟隨教師一起去探索數學知識。
(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愛因斯坦對提出問題的意義有著這樣的評價:“提出新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待舊的問題,都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通過這句話就可以說明培養學生提出具體的問題,就是在培養學生們對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在實際的初中數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探索、發現、提出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通過這一過程,學生才能自行獲取到屬于自己的數學知識。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就可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指引學生在情境中進行思考、探索,進而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比如,在“數據的收集與整理”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中,通過一幅畫面來引導學生提出具體的問題。在這幅畫面中,同學們正在排隊測量身高,其中有男同學和女同學。依據這幅畫面與本節課所需學習的知識,大家能夠具體提出什么問題?然后依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讓他們自行探索,在這之中,教師可以提供班級學生體檢身高情況。讓他們依據具體的數據來解決自行提出的問題,進而解決數學問題。
(三)運用新型教學方法
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采用一些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新型教學方式,例如將多媒體教學與實際的教學融合起來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通過運用多媒體在課前導入部分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為他們構建起這堂數學課所需學習的數學知識體系,然后讓他們能夠有條理地進行自主學習。而且多媒體還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其個性化學習提供更先進的條件。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新型教學方法和理念激發其在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促使他們能夠自主學習數學知識,提升自己發現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汪俊.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J]. 數學大世界,2019(08).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