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芳
摘 要:現(xiàn)代小學教學中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可以保證教學工作的高效展開。文章以蘇教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為例,分析了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引入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的教學方法,希望對小學高學段的教學工作改進帶來有效的助力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高學段;現(xiàn)代教育技術
一、 引言
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基于教育科學的原則指導教師的一線教學工作中開展實踐的重要理論集合,同時也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仔細揣摩并借此來改進教學質量的指導方法,因此在教學中需要與時俱進地開展研究,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真正落實到提升小學教學質量的內容上。
二、 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要遵循教學過程基本規(guī)律
(一)教學過程中的基本規(guī)律
1. 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
教育教學活動是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學生特殊的認識任務決定了要以間接經驗為主,但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又要求重視直接經驗。學生把間接經驗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必須以個人積累的直接經驗為基礎,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就要求在教授《長方體和正方體》一課時不能只是將長方體和立方體的特征、要點進行單方面地灌輸,還要求讓學生自己進行感知,增加直觀的經驗。但由于學生學習時間與場地的限制,只能運用多媒體制作模像來讓學生增加直接經驗。另外模像比實物更加能突出長方體和立方體的主要特征,更有利于學生的掌握。
2. 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
教師決定著學生學習的進程、方向、內容,并起著監(jiān)督、指向、規(guī)范糾正的作用。學生對外部信息和內部信息加工又具有獨立性、主動性,積極性。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授課時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xiàn)形狀不同的物體,讓學生進行分類,完成初步認知之后,教師再次呈現(xiàn)長方體和立方體并讓學生仔細觀察,并與剛才的物體進行比較,最后讓學生再次進行分類,并闡述理由,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總結,從而歸納出相關特征。
3. 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結合
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決定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強調系統(tǒng)知識的學習還要注重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不能僅僅依靠專門的品德教育課程,還需要教師憑借極強的教育教學水平將品德知識融入具體的學科教育之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道德的熏陶。在課上教師呈現(xiàn)的長方體和立方體最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這樣既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也可以讓學生增加對身邊事物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二)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教學過程規(guī)律中的體現(xiàn)
這些基本規(guī)律要求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有機地融入課堂中。教師在教授《長方體和正方體》時可以利用圖片、圖表、幻燈片、電影、錄像等使學生獲得模像直觀,更形象、生動地獲得長方體和立方體的直接知識,有利于學生對長方體和立方體的認知;學生應該積極主動地運用網絡查找更多的相關信息,了解長方體和立方體的特征、結構,教師也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監(jiān)督,及時給予反饋;教師還應該積極地挖掘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品德教育信息,如:播放天安門、故宮、長城的照片,讓學生找出其中隱藏的長方體和立方體,在此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祖國歷史文化的輝煌,讓學生為祖國感到驕傲。
三、 轉變教學觀念,優(yōu)化課程資源
(一)促進教育改革
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改革中并不只是單純地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促進教學開展,而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識記、保持、再認,促進學生知識的運用與遷移,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學會運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進行自主學習,改變傳統(tǒng)的依靠講演、板書的灌輸式教學為有意義的學習,轉變教育觀念,促進教育改革。
(二)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
興趣對學生的學習活動起著內部動力作用,情境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著強大的興趣激發(fā)作用。在教授《長方體和正方體》一課時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為學生提供由長方體和立方體構成的圖片,比如高樓、長城、柜子等,運用豐富多彩的圖片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更可以同時給出長方體和立方體的“標準特點”,幫助學生概括長方體和立方體的本質特征,體驗到數(shù)學的魅力,幫助學生保持注意力;還可以合理運用音頻,放松學生的神經,尤其是在學生遇到較困難的學習任務時,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的思考;也可以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使學生對長方體和立方體的認識更加的生動形象,有利于學生運用以往的知識對新知識進行內化。
(三)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現(xiàn)代教育技術以其先進性,能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學習方式,能對自身學習進行監(jiān)控、反饋、調控,促使學習行為不偏離學習目標。在教授《長方體和正方體》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先自己學習,運用網絡自己查找學習資料,在分析資料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資料,從而真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探索及學習習慣。
(四)整合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的內涵其實也隱含著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施行條件。教師可以運用網絡技術積極豐富課程資源,還可以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如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呈現(xiàn)豐富多樣的長方體和立方體,將《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資料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傳輸給家長,讓學生在課下也能進行學習,促進課程資源的整合。
四、 優(yōu)化教育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一)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制定教學目標
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制定教育目標,首先是教育目標要接受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指導,科學地制定教育目標。在教授《長方體和正方體》一課時要求教師必須掌握和運用正確的教學理念。小學生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感知事物還離不開具體的形象事物,所以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讓學生在形象感知的基礎上獲得長方體和立方體本質屬性,但課堂時間空間的有限性,讓廣大教師不得不依賴現(xiàn)代教育技術來模擬客觀事物,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學會利用豐富快捷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