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萬芝
◆摘? 要:隨著現代教學理論的發展和進步,如何使學校課堂教育保持時代氣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和進步,成為教師關注的核心教育課題之一。在核心素養思維指導下,教師的課堂教學要和現實生活更加貼切,從現實生活中取材,培養學生創新實踐素養,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做到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本文將對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討論,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的創新發展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應用分析;實踐策略
小學數學本身和現實生活有著密切聯系,教師需要將兩者進行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基礎數學素養。但在應試教育和儒家教育理念影響下,教師將課堂教學和現實生活進行了刻意的“切割”,學生在學習中只能對理論內容進行反復和琢磨和研究,缺乏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和分析意識,導致“讀死書”問題的出現,學生的學習思維愈發機械和刻板,在學習中出現了過度自負或自卑的情緒。對此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中存在的明顯問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切實發展和進步。
一、生活情境教學的概念和價值
1.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在知識學習過程中,一般的認知過程應該從實踐開始,逐步對理論內容進行總結,最終進一步投入實踐。但到了數學課堂中,教師一般會按照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進行知識講解,忽略了“問題提出”的根本原因。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只能對理論內容死記硬背,在實踐學習中遭遇諸多困難。對此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引入“問題”教訓模式,使學生對數學知識做到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促使學生對生活實踐保持靈活的思維方式。1
2.生活化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挑戰心理。在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計算的對與錯成為數學課程教學的重要標準。學生在長期的學習中心理逐漸麻木,對理論的學習夾雜了更多的應付情緒,使其學習挑戰心理被逐漸削平,在缺乏教師指導下,不愿意在創新實踐上“多邁出一步”。對此教師要利用生活情境教學方式,重塑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模式,使學生對數學問題保持更積極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以借此改變傳統教學刻板風格,使課堂教學氣氛更加活躍,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集中。
3.生活情境對數學理論內容進行更有效的闡釋。數學理論知識對學生來說是十分抽象的內容,學生在學習中不理解這些抽象的內容在現實生活中的實用價值,只會對理論內容產生更多的厭惡情緒和畏難心理。對此教師要通過生活案例,對數學理論進行更具體的解釋,加速學生學習理解過程,使學生對理論的來龍去脈做到立體性的思考。
4.生活情境培養學生的現實問題解決能力。在學校課堂教學中“讀死書”的現象,使學生沒有長遠的發展眼光,不愿意將自己所學和現實生活相聯系,導致其在學習中出現固步自封,閉門造車的情況,對學習成績形成了盲目地崇拜,在解決現實問題上卻是“百無一能”。對此教師要利用生活情境改善這一教學困境,將學生的學習視野向生活中引導,促進學生對學習和生活保持同樣的重視和思考態度,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更多樣的能力成長。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促進生活情境教學有效開展的策略
1.教師對學校的現實環境做到調查和了解。在開展生活化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確保自己所舉出的案例符合學生的認知經驗,保持生活化的教學語言等。對此教師要對學校附近的社會環境做到有效調查和了解,在設計教學問題和案例的過程中積極引入本土化的教學元素。此外教師也需要對學生的家庭進行走訪和調查,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狀態,以為課堂師生互動的有效進行增加“砝碼”。2
2.利用生活話題開展問題引導教學。在數學知識教學中,“好的問題”是提升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對數學理論學習的重要引導方式。對此教師需要設計一些優秀的引導生活話題,引發學生的思考。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中,教師可以列舉教室的陳設圖,鼓勵學生分析其中有多少個正方形,多少個長方形。如何對兩種圖形進行區分,自己能否畫出標準的圖形,依據的是什么原理?以此使學生對圖形的識別問題、下定義問題做到多樣性思考。
3.利用生活話題對數學理論內容進行延伸。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打破教材教學 的束縛,提供更多“同類型”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分析和思考,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多樣認知。例如在教學矩形圖形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繪制三角形,圓形等基本圖形。鼓勵學生對生活中的三角形物體特點、圓形物體特點進行分析,使學生對幾何知識做到延伸性的思考。例如在教學簡單的算術問題教學中,教師可以列舉如下場景:部分學生在數字計算中能夠直接得出答案,部分學生則需要板著指頭計算,這是為什么?以此問題對數字的抽象性和具象性進行更巧妙的解釋,使學生對數學數字做到更多樣的分析。
4.給予學生更大的學習自主權。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保持將更多問題留給學生自己的理念,鼓勵學生自己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提升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學習自信。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對集體交流中對復雜問題做到多樣性的解釋,激活學生的多維度思維能力。例如對分數用小數和圖形分別進行表達演示等。
5.鼓勵學生觀察生活,以數學思維構建數學問題并合理解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設問意識。即根據現實問題設立數學條件和問題,以數學理論對其進行巧妙化解。例如記錄自己的步行速度,分析自己的地理位置和上學時間,規劃自己的起床時間等。
三、結束語
生活情境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對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轉換學生的刻板學習思維等都有著重要價值和幫助。教會在教學中要做出多樣性的積極嘗試,促使生活實踐理念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的貫徹和執行。
參考文獻
[1]趙桂玉.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探討[J].成長,2020(2):147-147.
[2]鄒麗.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探討[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9(1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