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冠群 劉喜貴 王亞杰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在高校學生管理中體現出較為重要的育人作用,需要提高對這一方面的重視性,將兩者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為實現這一目的,本文主要針對高校學生管理的現狀進行分析,進一步探究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的有機結合,希望能為提升高校學生管理的水平提供有利依據。
◆關鍵詞:高校學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不斷加快,高校學生面臨著更加復雜的環境,所接觸的價值觀不僅來源于家庭和學校,也來源于更廣泛的社會和網絡,有些學生的心理素質不佳,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進而產生極端、負面的思想,極其不利于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谶@一情況,需要對高校學生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進行強化,將兩者結合起來,實現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及思想道德品質的目的。
1高校學生管理的現狀概述
首先,網絡信息對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及世界觀產生較大影響,使得高校學生管理面臨著諸多難題。目前高校學生沉迷網絡的情況越加嚴重,而網絡中的多元化價值取向對學生來講存在一定的弊端,很容易引起學生思想上的迷茫,或是走向極端,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健康發展。其次, 學生之間的家庭經濟水平存在較大差異,部分學生期望能夠通過讀書改變命運,部分學生為滿足自身的虛榮心,選擇大量購買奢侈物品,使得學生逐漸養成不良的生活及消費習慣。最后,由于受到社會多元化價值的影響,學生對自身的利益更加重視,存在盲目求利、缺乏集體精神的情況,使得學生很容易走入歧途,既影響到學生的健康發展,也影響到社會整體的和諧穩定[1]。
2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機結合策略分析
2.1開展主題教育
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及生活中,使其能夠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內涵產生一個充分的理解,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在周末進行班會活動的時候,可以將班會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利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高校學生的思想素質進行提升,使高校能夠將自身應承擔的使命擔當和歷史責任有效落實,促進高校教育的改革發展。為發揮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作用,必須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方法,讓學生能夠潛移默地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避免學生出現抵觸的心理??梢酝ㄟ^社團、易班、團委學生會等等對學生的專業技能進行提升,強化學生的政治覺悟,促使學生進行有效的集體合作,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和集體精神,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必須抓住高校教育的特點,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進行有機結合[2]。
2.2創新思想教育
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健康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作用,但是傳統的課堂式教學已經無法滿足需求,需要對其進行科學創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兩者的有效結合。具體來講,可以在傳統的課堂教育模式下,將一些實際的生活案例分享給學生,以此加深學生的理解程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效果,實現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例如:將《厲害了,我的國》、《感動中國》等等這些案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對其進行深入討論,可以對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進行提升,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以增強,從而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傊瑢⑿睦斫】到逃c德育教育相結合,必須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靈活采用教學方法,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從而促進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實現良好的育人效果。
2.3開展有效輔導
育人是高校開展心理輔導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想要發揮心理輔導的作用,需要對傳統的工作方式進行創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由于受到網絡、社會、學校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高校學生更加關注自身,其思想動態和未來生活的憧憬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著較為直接的關系,需要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對心理健康輔導進行合理改進。通過對心理健康輔導的有效性進行提升,能夠改善學生的行為和思想,使學校形成積極健康的學習及成長氛圍[3]。例如:借助微信公眾號、廣播站、宣傳欄、校園報紙等等進行宣傳,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及生活方式。通過設置主題為心理健康的班會活動,采用易班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比賽,使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學會利用心理健康知識對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態進行調節,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預期目標。同時,可以設立專門的班級心理委員,對學生心理動態進行了解,一旦發現特殊情況或突發情況,應及時向心理輔導員匯報,幫助心理輔導員更好地完成心理輔導。
3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高校學生管理逐漸暴露出諸多問題,需要提高對這一方面的認識,對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的有機結合進行研究,以便能夠采取合理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提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李焱.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探討[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03):43-44.
[2]張芳.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德育工作[J].作家天地,2020(07):164-165.
[3]毛夢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教育教學論壇,2020(14):358-360.
作者簡介
張冠群(1984—),男,漢族,河北人,文學學士,河北工程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劉喜貴(1979—),男,漢族,河北人,工程管理碩士,河北工程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王亞杰(1980—),男,滿族,經濟學學士,河北工程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