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儒
◆摘? 要:在我國現代社會發展水平的穩步提升背景下,各行業都實現了穩定發展,在此種背景下,對于工作的創新也更為關注。而教育行業作為我國重要的基礎造成,其改革和發展更是引起全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在某種程度而言,只有科學推進學校治理體系的發展和優化,才能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多的優質人才,最終為社會發展和進步提供良性幫助。為此,本文就將對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問題展開詳細研究,希望對我國教育發展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幫助。
◆關鍵詞:學校治理;體系建設;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
按照相關政策要求,對學校治理體系進行構建,并推進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發展尤為關鍵,只有切實開展學校管理工作,才能最大程度上滿足現代社會對多元化發展人才的需求,最終實現社會效益的提升。因此在學校發展水平的提升過程中,也要認識到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促進教育工作水平和質量的全方位發展。基于此,本文將對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問題進行研究。
1.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概述
我國政府部門明確提出,到2035年要全面建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先到話教育體系。在高等教育工作中,要注重對優秀人才的培養,在切實提升創新能力和水平的基礎上,為高等教育競爭力提升奠定良好基礎[1]。在對高等教育體系內容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可以了解,要想更好的達成上述目標,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對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利益獲取者進行明確,從而對各要素之間的管控和影響作用進行有效協調。此外,在我黨十九大會議中也曾明確指出,要對高等教育管理執行進行重點關注,尤其是內涵的發展。因此為保證高等院校教育管理體系能充分滿足現代化社會的發展要求,更好的進行工作項目改革與發展,就更應該滿足廣大師生對自我發展的需求,在擴寬學生眼界的基礎上,實現高校教學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2]。
2.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在學校中的重要作用
2.1推進學校實現教育現代化目標的構建
在學校教育工作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工作的開展往往需要制定對應的教育體系,從而對現有工作進行優化和調整,實現對管理內容中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和教師專業素質等內容的創新管理,只有在教育環節中充分強化現代化內容管控,才能實現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的構建。此外,在學校治理工作開展中,要想全面實現教育水平的優化,還要推進改革工作的完善。因為只有在工作中積極進行改革創新,才能全面打破當前我國教育機制中的問題和不足,在不斷發展和進步的過程中,營造出一條全新的教育方法和途徑,為教育環境和質量的優化提供有效幫助[3]。
一直以來,我國教育工作都存在不完善的情況,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對于教育工作的管理比較落后,因此在改革過程中主要進行了管理體制、辦學體制和投資體制等改革,并且對于學校內部管理體制也進行了優化。雖然長時間推進的改革工作已經獲取了較為顯著的效果,但是在具體教育發展和應用中仍然存在不足,比如管理體系存在落后性,經費投入有限等等,這些因素的存在都會在無形中影響和制約教育改革工作的推進。正是基于上述教育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和阻礙比較多,因此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也是當前需要著重解決的重點問題,只有保證高校管理工作能沖破傳統理念的限制,才能具備更合理的治理體系和教育方案,最終實現對發展過程中難題和不足的有效解決[4]。
2.2促進我國教育轉型速度的提升
在當前社會發展水平穩步提升背景下,我國教育領域也開始嘗試對體制的創新。在傳統教育中,我國教育重點放在了群眾怎樣能有學上的問題,更注重學校規模和數量,但是基于當前社會發展要求的轉變,教育領域的基本訴求也發生了明顯轉變,這也和社會轉型有著密切的關系,當前社會更注重對全方位發展型人才的引進,從過去的只注重學歷,到現在的關注人才綜合能力,所以除了要具備基礎教育之外,還要針對學生發展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開展個性化素質教育,這也是全新發展時期對教育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學校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發展,最關鍵的環節就是對教學體系進行創新,在開展高質量教育工作的同時,實現教育手段和形式的豐富,在對復合型人才進行培養的過程中,實現教育結構的優化,最終為學生能力提升提供必要幫助[5]。
2對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進行推進的關鍵對策
2.1嚴格按照我黨要求開展治理工作
高等教育要想實現水平的提升和發展就應該在工作中堅定不移堅持我黨領導方針和策略,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求下為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方向,全面夯實我黨的執行基礎。在實際工作中,可以構建起以黨委領導為基礎的校長責任制,通過對三重一大制度的貫徹,對學校辦學自主權進行高度維護。與此同時,在對具體制度機制進行制定的過程中,也要嚴格圍繞我黨發展的核心原則進行,只有在實際工作中將我黨政治建設工作作為基礎,才能實現對治理體系的優化和發展。
2.2將立德樹人作為基本治理方向
在學校開展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工作中,學校管理者也應該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的教學經驗和發展理念,這對于教學發展而言十分關鍵。此外,推進我國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樣關鍵,這一工作不能一味照搬國外教育理念和體系,而是應該在發展環節中充分融合我國國情,最終按照社會發展需求構建起具備我國特色的政治教育方針[6]。這種思想體系的建設具備較強的傳承性優勢,是群眾在發展中需要高度關注的教育治理機制。同時還要是中華堅持和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構建全員、全方位的科學育人體制機制。在對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進行弘揚的過程中,還要為學生積極進行黨史、新中國發展史等教育工作的開展,在對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進行推進的過程中,實現對政治立場堅定性的培養,最終才能為社會發展培養出政治敏感度更強,且具備創新能力的新時代綜合人才。
2.3在學校治理體系中實現對法治的融合
所謂法者,天下之義也。在對我國古代思想家相關理念的探索中可以發現,國家治理工作中,法治是最為關鍵的組成環節。在對現代化治理體系進行構建的過程中,要想實現高效性的提升,就應該嚴格按照現代化發展要求進行完善。當前社會是一個提倡以法律為標準的國家,依法治國,依法開展政府和社會工作,因此在學校治理體系中加強對法治理念的融合也是一項具備現代意義的重要工作。在今后教育工作中,只有保證法治制度被全面融入到學校教育中,才能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全面提升,最終實現學校發展速度和水平的穩定提升。
2.4積極創設具備和諧性的學校氛圍
針對該點,首先學校應加強黨政和諧程度。若黨政和諧程度與相關標準不符,我國教育事業將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學校必須充分貫徹黨委理念、圍繞黨委決策開展教學工作、充分體現黨委會的重要地位。與此同時,黨委會應嚴格遵循相關標準,積極配合行政開展工作,為其行使自身職權提供支持。其次,學校應促使行政與學術之間和諧發展。針對該點,學校必須對學術權力給予相應尊重,充分發揮教師或教授在學校治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師或教授必須對學校所制定的決策進行充分理解,明確其存在的內涵精神與長遠意義,全力支持學校教育事業發展,并積極發揮自身所存在的影響力,創設和諧氛圍,促使全校教職工能夠統一戰線,共同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貢獻力量。最后,學校應確保行政能夠與民主之間和諧發展。在采取相應治理措施的過程中,學校必須充分發揮重要會議在學校治理體系中的決定性作用,并對教職工訴求給予高度重視,充分吸收其建設性意見,以此促使教職工能夠對學校教育理念及精神等產生認同感。以此為基礎,教職工將積極投身教育事業建設中,從而實現持續為我國輸送專業型人才。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雖然我國近年來教育工作水平已經實現了穩定發展,但是在很多細節問題上仍然存在問題,特別是在全新歷史時期嚇,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也有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和標準,為切實提升工作水平和質量,高校在教育工作中就更需要加強對我黨政治思想要求的落實,在學校治理體系中科學融入法治概念,在積極開展立德樹人和終身學習教育理念的過程中,不斷為國家建設方針的推進提供幫助,最終在社會發展方向的調整和優化階段培養出更多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只有這類人才在社會中實現自身能力和素質的全面提升,才能為后續國家發展和經濟建設提供更強大的人才動力。
參考文獻
[1]鄭金洲. 學校治理現代化:意義探尋與實踐推進[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23(01):70-78.
[2]湛衛清. 以“激活主體”推進學校治理現代化[J]. 教學與管理,2020,14(34):14-17.
[3]王麗. 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背景下的高校機關效能建設問題探究[J].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2020,29(03):7-9.
[4]沈勝林. 教育現代化進程中推進學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思考[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40(25):17-21.
[5]張小寧. 積極推進市場監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J]. 中國市場監管研究,2020,33(05):9-11.
[6]楊建華. 積極推進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J]. 支部建設,2020,18(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