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文敬
◆摘? 要:為了培養適應未來技能人才,首先闡述了產教融合的意義,然后分析了產教融合的職業技能人才培養建設的重要意義,最后以建筑施工專業為例,提出了產教融合的職業技能培養建設策略
◆關鍵詞:“產教融合”;職業技能培養;建筑施工管理專業
近些年來,“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的發展模式成了職業教育的特點和其發展的有效途徑,但是很多職業學校在適應未來技能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存在產業教學不能深度融合、學校和企業無法密切的培養人才的現象。因此,中職校需要合理構建產教融合的職業技能培養,建設全方位的專業指導機構,形成合理的、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而實現職業技能培養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形成可以實行的人才培養模式,相信通過產業和教學共同培育出企業所需的技能人才,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實現中等職業學校校企合作的目標。
一、產教融合的意義
產教融合源于“產教結合”,培育實現高質量發展所需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為目的一種人才培育模式。是目前職業學校的發展之路,大部分職業學校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各個專業的需求,根據不同的方式進行產教融合。因此,為了實現學校學生將來能適應企業發展和需求,學校和企業雙方要建立產教融合的職業技能培養,培養新型的應用人才,助力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產教融合的職業技能培養的策略
(一)建立新型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打造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為了能讓學生快速適應新崗位,掌握新技術,使其盡快融入單位、適應工作崗位,這是校企合作共同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中職學校要從自己的實際、圍繞本校專業的特色,深度與企業開展密切的合作。以建筑施工管理專業為例,職業學校通過與本地建筑施工企業進行合作,合作內容主要包含了建筑施工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需求及教學內容的安排等,通過這樣的安排讓教學內容和具體的施工任務相結合,讓學生學的更有針對性,并符合職業崗位的需求;學校和企業共建施工場所,對具體合作項目及教學等方面進行規范,促使學生直接感受施工現場的真實氛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項目訓練中讓學生擔任項目工程中的各個角色,角色之間可以互換,施工員、技術員等對學生進行指導,或者參與施工現場的真實過程;提供施工現場、校外實習實訓等場所基地,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發現學生職業技能存在的不足,來進行后期的彌補和技能的培訓,才能為企業輸送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才能適應映企業的需求。
(二)構建施工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突出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應用性
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要立足于職業技能培訓,因此,這就需要職業學校結合施工企業項目的實際情況、技能需求培養及教學的實際狀況進行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優化,把施工項目融入課堂教學和學習,從而構建企業所需的課程要求和體系。在確定課程體系之前,中職學校要叫施工管理專業教師開展大量的調研工作,最后進行歸類匯總,按照產教融合所需要的技能人才重新只等人才培養方案。最后確定施工員管理、資料歸類、計算機的操作、施工圖繪制能力等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并對整個項目的流程重新梳理,然后根據項目流程開發相關的課程體系,在具體科目的開發過程中,中職院校要根據建筑施工管理專業的特點,以職業核心課程能力為基礎,對各流程進行優化和調整,比如增加了計算機現場管控、施工現場項目管理等課程,構成了合理的課程體系,也是為后續教學內容打下基礎,專業課教師應按照課程要求進行授課與指導。
(三)實施技能融合改革,培養崗位需求人才
訂單人才培養是指企業與學校簽訂訂單合同,由學校為企業培養崗位需要的人才,企業把需求和標準交給了學校,學生通過相關對口培養,技能考核,可以直接進入企業工作。目前發現企業對用人的標準不一樣,對人才的專業性和技術要求較高。因此職業學校必須要進行學科融合改革。所以企業的需要的技能和學校的核心課程要進行融合,建筑施工管理專業中“建筑識圖”都在一年級的一個學期中進行學習,該課程是施工管理課程的基礎課程,對后期學習專業課程和識讀圖紙都非常重要,因此,“建筑識圖”課程需要與施工課程進行較好的聯系。 “建筑識圖”訓練是讓施工專業學生建立空間想象能力,有一定的空間感,能夠熟練識讀圖紙等。在教學方式上,需要把建筑施工圖、結構施工圖、設備施工圖等學習內容分別與后期課程結合起來,并進行項目的對接。并進行較新內容的深度融合,這樣才能培養崗位需求人才。
總之,產教融合背景下的職業學校人才技能的培養建非常重要,學校要以校企合作平臺和資源為基礎,深度挖掘企業和學校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融合的部分。讓學生的職業技能得到提高,真正讓學生學有所用成為企業所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孫宇,龐雙龍.基于大數據及智慧教育云平臺的產教融合新模式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01):95-100.
[2]邵際珍.與產業深度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探索—以廣東工業大學為例[J].社會工作與管理,2020,20(01):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