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藝
◆摘? 要:隨著現代教學理論的發展和進步,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性成為教師關注的重要教學要素。教材課本中的內容都是先驗性的結論,在應試教育理念下教師自然地將知識灌輸作為自身教學的重要任務。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卻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發展,使學生逐步形成了定式思維,在新的知識學習和應用中遇到重大挫折。對此在新的教學時期,探究性的教學方式需要進行適時的開展,使學生擺脫定式思維的束縛,對科學教學理論產生新的認知。本文將對探究式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的創新發展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學;應用價值;執行策略
定式思維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創新素養,同時使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形成嚴重的依賴心理,進而對形成惰性思維,不愿意在學習中多邁出一步。中庸的學習思維不斷在學習中蔓延,使學生失去了追逐優秀、卓越的學習目標,成為現代課程教學中的重要問題。對此教師要放開對學生思維的限制,以多種形式激勵學生對海量的關聯知識進行探索和研究,使學生形成自成體系的學習方法論和理念,促使學生的成績得到進一步提升的機會和可能。
一、探究式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重要價值
1.提升學生知識學習的興趣。在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為基本出發點,逐步對知識進行鋪陳講解,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但在儒家理念和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下,教師儼然成為課堂中的權威和主導者,知識的講解全憑教師的個人能力和喜好,于是課堂的教學質量由此出現了巨大差異。對此在探究式理念下,教師需要在課堂中個巧設題目和問題,鼓勵學生從現實生活問題、理論矛盾出發,對知識進行廣泛的探索和分析,最終得出較為統一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確保知識簡介更加清晰和明了。
2.提升學生的個人學習素養。學校教學應該從知識到方法論逐步過渡,使學生形成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促進學生個人學習素養的有效發展。但在實際教學中,理論到實踐的應用充滿了程序化的教學思想,對理論的學習主要靠記憶完成,由此學生的學習負擔不斷加重,逐步在學習中失去了主動探究的興趣。同時教師要在長期的教學中,積累了大量“重點內容”,使教師的教學負擔得不到緩解,最終使師生都陷于“疲于奔命”的教學困境。探究式教學對改變傳統教學中的基礎困境有著積極的意義和作用,教師需要借著知識探索教學的機會,對學生的學習思維、實踐方法論進行拓展教育,使學生學會主動求解學習,降低教師實際教學負擔,促使課堂教學綜合質量得到切實提升。
3.促進師生關系的緩和調節。在傳統教學理念下,教師的絕對的權威屬性,也招致學生的厭惡和反感,使師生之間的對立情緒不斷激增,客觀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探究式教學改進,教師的強勢教學方式將會得到有效革新,使師生之間有了更多平等探討問題和交流的機會,促使師生關系有效緩和,使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在學習中做出更積極的嘗試。
二、探究式教學理念在初中地理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1.教師保持長遠發展學生能力的教學思路。在初中教學階段,教師要堅持基本的人本思想,樹立自身表里如一、謹言慎行的基本教學風格。在課堂教學中保持積極的演講風格,對學生的紀律問題采取合理的方式進行解決,使學生對教師表現出尊重和愛戴的情緒,降低學生的課堂心理壓力,使學生的探索興趣和創新熱情得到更有效地開發和釋放。在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地理知識附加的內容進行拓展講解,保證知識系統的完整性,避免教材中知識碎片化的問題,使學生對地理知識形成更深刻的認識。例如在講解氣候過程中,教師對本地區的氣候狀況進行舉例分析和說明,促使學生對現實的氣候問題做到更深刻的思考。
2.對地理課程中的定義和概念進行探究性教學。在初中地理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對基礎的概念和理論進行探究式講解,避免教學中出現先驗性的教學結論。例如在教學《人口與人種》中,教師可以設問美洲原住民是什么人種,印度屬于什么人種、埃及呢?以這些學生不曾思考過的問題進行講解說明人種的復雜性,進一步對現代人口、人種分布理論進行講解說明,使學生對地理理論的辯證性做到多樣思考。
3.創設地理課堂問題情境。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具體的情境,鼓勵學生對地理教材中的理論進行實踐分析,使學生對地理理論做到深刻認知。如在教學世界宗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耶路撒冷的特殊地位進行說明,從自然地理角度、人口分布角度、經濟發展角度等多個層面對世界宗教圣地的誕生原因進行分析,使學生對世界宗教的發展歷史做到更深刻的認識。
4.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分組合作學習能夠降低學生個體的心理壓力,使學生之間的討論合作更高效開展。在具體的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組織學生對地理問題、概念進行發散性的討論,使學生對地理知識形成多樣化科學認知。例如在討論日本的過程中,一些學生對日本有著明顯的厭惡心理,一些學生則對日本的文化、科技十分推崇,教師就可以借此對彼此的觀點進行客觀統計和分析,使日本的地理形象更加鮮活和立體。
5.教師給學生提供多樣的輔助。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地理課程中的大量常識性內容在網絡紀錄片、課程中多有涉及。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更多樣的學習資料,使學生從更多路徑完成地理知識的多樣思考。如《舌尖上的中國》等。
三、結束語
初中地理課程的探究式教學,需要教師以生活實踐思想對教材中的總結知識進行積極地擴展講解,使學生對地理知識保持多樣的思考和認識,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為學生進一步的知識探索奠定興趣和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盧兆乾.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國際教育論壇,2020, 2(8):99.
[2]王金放.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C]//2020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會議論文集(卷三).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