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世德
摘要:傳統數學教學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導致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相脫離,培養出高分低能的人才。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地將知識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實施生活化教學。這樣不僅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知識理解,提高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新課標
提到數學課堂教學,“教師不厭其煩地精講例題,學生反復練習鞏固,檢測前大搞題海戰術……”這些嚴重脫離實際生活,枯燥無味的情景相信大家歷歷在目。而<<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應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以往的知識體驗有密切的聯系,是對它們有吸引力,能使它們產生興趣的內容。因此,小學數學進行生活化教學,使學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達到快樂高效的的教學效果,對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促進整體素質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對生活化教學的認識
數學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辨與應用的過程?!彼?,進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不僅教師要從學習的需要出發,去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具有豐富的現實模型,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和理解,而且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方法也要生活化。
(一)教師所教的內容要生活化
新<<數學課程標準>>十分重視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把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它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意識,及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等內容列入課程總體目標。為此,教師在備課、設計教學內容時,要有意識地將教材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要從它們平時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事例入手,積極創設活動的、可操作的、有挑戰性的教學內容;賦科學知識于學生生活之中,增強學生對科學內容的親切感。
(二)學生的學習方式要生活化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市推行的“快樂·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改變以教師為中心、書本為中心的局面,形成教師只是學習任務包的拋出者和引導者、學生為主體生活化學習場面。傳統的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和依賴性的基礎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這種學習方式貼近學生生活嗎?試問在這種死板的學習方式下學生的潛能得到發展嗎?因此,要改變這種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首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進行生活化學習。
(三)學生的學習方法要生活化
當代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成功就是艱苦的勞動加上正確的方法,加上少說空話。可見正確的學習方法也是學生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為什么有些學生讀書非??炭嘤霉Γ瑢W習成績卻不理想?因為方法不正確,教師應當讓學生自己作主,引導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化學習法,例如討論法、實地調查法等;同時應該建立一些書桌擺成圓形或是半圓形的教室讓同學們隨意坐自己喜歡的位置,而且上課地點不規定。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相互依存,更能發揮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施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只能作為教學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老師善于利用。”再者,數學知識本身產生于現實生活,那么數學學習的素材也應該來源于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打破數學教材的狹隘框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興趣的故事、實例、新聞等入手,吸收并引進與現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關的具有時代性、地方性的數學信息資料進行充實、重組和處理教材,提出真實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這樣不僅可以使原來十分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學生感興趣,而且是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非常有用,從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學習。
(一)捕捉“生活現象”,引入新知識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是教師要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采集生活中數學事例,為課堂教學服務。
(二)結合生活實際,改組例題
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對例題進行組改、交換,會使例題教學更有親近感、現實性,增強學生的共鳴感。
(三)結合生活實際,重組教材
在數學教材中,有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單調,使學生學起來覺得枯燥、乏味。為充分調動學生各種積極心理素質,使學習都處于最佳學習狀態。可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從學生熟悉與感興趣的實現生活中選取教材,組織教學。
(四)捕捉生活現象,設計習題
練習不僅是理解和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訓練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手段。而現行的小學數學課本和練習冊中的練習與生活相隔太遙遠,教學中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此,教師在練習環節中應將脫離兒童生活的習題,做適當的改組,引起相關的生活問題。
三、進行數學生活化教學時應注意的問題
在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已成為當前課堂教學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千方百計讓生活與數學融為一體,實現生活化教學。然而有的老師對《數學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研究不夠,把握不準,結果造成了教學的一些隱性錯誤。因此,進行生活化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進行數學生活化教學應注意不要牽強附會
有些老師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時,事事都設計成與生活相聯系的例題,其實現行的教材和知識并非處處都是生活原型的再現。有的教學內容甚至生活中沒有,像這樣的知識進行生活化教學,難免會給人牽強附會之感。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創設情境,生活中確實有的,可以看見的,學生熟悉的才可以信手拈來,靈活運用。千萬不要胡亂編造,這樣會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看問題不能實事求是的不健全人格。
(二)進行數學生活化教學時應注意不要貌似實非
數學既然是日常生活的提煉與反映,就務必反映日常生活的真實面目。有的老師擷取現實生活素材時,比較關注其中數量卻忽略了現實存在的可能性,導致數學因情節失真、斷層。在組織和選擇教學材料時,既要符合數學教學的需要,也要符合生活實際的現實情形,要善于運用生活眼光創設學習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