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昌敏
【摘 要】 學前教育是一個人成長成才的初始階段,這個階段的教育對幼兒而言至關重要。日常生活中的二十四節氣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理應融入學前教育之中,讓幼兒從小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熏陶,理解二十四節氣的內容。本文中,筆者就從學前教育入手,探討二十四節氣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與價值,目的是希望通過二十四節氣的運用和價值解讀,來引起幼兒教師對學前教育的重視。
【關鍵詞】 學前教育? 二十四節氣? 運用與價值
二十四節氣與學前教育相融合,目的是能將二十四節氣以喜聞樂見,具體生動的形式呈現在幼兒面前,讓幼兒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了解和感受節氣的文化,提高幼兒對人文生活的向往以及對自然科學的熱愛。我們知道,二十四節氣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文化,在學前教育中讓幼兒理解二十四節氣,主要是為了讓一些傳統的文化得到繼續弘揚,同時也讓兒童得以健康發展。另外,讓幼兒從小就受一些傳統文化熏陶,對于幼兒的發展和傳統文化的繼承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筆者就學前教育中二十四節氣的運用與價值進行解讀,以此來促進幼兒教師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讓幼兒從小接受更多的文化熏陶。
一、學前教育中二十四節氣的運用
在優秀的傳統文化中,二十四個節氣是一個重要內容,我們教師在對幼兒教育時對節氣這類傳統文化的介紹,是可以加深幼兒對二十四節氣的理解的。
(一)促進傳統節日與節氣相結合
在一年的四季當中,總有一些傳統節日與節氣是相契合的。在春季,幼兒教師就可以將“清明”作為學前教育的切入點。將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與傳統節日的“清明節”相結合,一方面能夠促進幼兒對“清明”這一節氣的了解;另一方面,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能夠對“清明節”這一傳統節日有更深刻的認識。在幼兒的具體教育中,幼兒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一些活動,比如吟誦古詩《清明》,穿插音樂活動《二十四節氣歌》,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了解在“清明節”這一傳統節日中,我國的習俗“掃墓祭祀,踏青,放風箏”等等,而在“清明”這一節氣中,萬物具有了春天的生氣,人們在這一天可以去尋覓春天的氣息。通過傳統節日和節氣相結合的教育形式,目的也是讓祖國的豐富文化能進入兒童的心里,引導他們加倍的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比如,在夏季時教師可以介紹“夏至”“端午節”這兩個節氣讓幼兒了解,同樣,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一些活動,加深幼兒對傳統節日和節氣的認識,讓學前教育內容也更加豐富。
(二) 以環境設計促進節氣在學前教育中的發展
為了促進二十四節氣在學前教育中的開展,幼兒教師可以在教室布置二十四節氣的不同掛圖,并把二十四節氣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順序進行排列,并在每一個季節的板塊內設置六張節氣圖,這樣就可以通過圖片的形式直觀地促進幼兒對二十四節氣的了解。同時,在一些節氣到來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幼兒對這一節氣進行繪畫展示,用圖畫的形式來表達對這一節氣的認識。例如,在“清明”這一節氣中,幼兒可以通過畫柳枝、小草等來展示清明這一節氣里具有的常見現象,類似的畫圖,幼兒在視覺上的沖擊也能夠將節氣的典型印象留存在自己的頭腦中。
二、學前教育中二十四節氣的價值解讀
二十四節氣具有豐富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習俗和文化底蘊,在我國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它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一些文人墨客也用節氣來表達對生活的情感,它在學前教育中的價值也不可忽視。
(一)節氣教學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幼兒好動是天性,他們對新事物皆會充滿好奇心,又因為二十四節氣的內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在自然科學方面,如果幼兒教師能夠正確指導幼兒參與到自然活動之中,讓幼兒親自體驗和觀察生活的一些變化,也能夠促進幼兒的感觀發展。幼兒親身體驗的經歷能夠促使其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能夠加深他們對自然事物的印象,促進其記憶力的發展。比如在“立春”這一個節氣中,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自然事物。在春天開始的第一個節氣“立春”前后,萬物逐漸復蘇,整個大地慢慢有了春的氣息,此時幼兒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小草是否發芽,傾聽大自然的聲音,看一看花朵是否散發出花香。通過觀察的方式不僅讓幼兒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而且也體會到了立春前后大自然的變化。諸如此類的節氣還有很多,幼兒教師要善于引導幼兒對周圍的事物進行觀察,讓他們了解更多關于節氣的知識,促進他們接受文化熏陶。
(二)節氣對幼兒具有教育價值
我們知道,在二十四節氣里面,還包含許多有利于幼兒積極健康心態形成的思想。隨著社會的發展,二十四節氣為了更好地促進農業的發展,人們將二十四節氣中的一些現象與生活聯系起來,形成了一些美妙的歌謠。我們將此類歌謠運用到學前教育中,能夠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樂觀的心態。比如秋收時人們歡歡喜喜的生活態度透露出他們的樂觀向上,而這種精神正是幼兒所需要的。因此,在學前教育中融合二十四節氣,有利于讓幼兒感受農民生活的快樂,以這種快樂對幼兒形成心靈上的感染。除此之外,幼兒教師如果能將二十四節氣與大自然相聯系,積極引導幼兒走進生活,參與生活,能夠讓幼兒以觀察和傾聽的形式對大自然有新的認知,提高幼兒對自然的情感,那么幼兒從小就能養成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良好習慣。
總之,在幼兒的教育實踐中,幼兒教師要充分了解二十四節氣的特點,引導學生積極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妙之處,讓幼兒在二十四節氣的教育中具備良好的觀察能力,也讓他們能走進生活,去感悟生活,同時也達到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鮑永麗.二十四節氣教育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實施[J].散文百家·國學教育,2017,000(012):151.
[2] 黃倩.二十四節氣文化融入幼兒教育之淺見[J].科普童話,20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