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
摘 要:生活化教學是“生活教育”的直接表現,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在豐富教學素材的同時降低地理知識的學習難度,這對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帶來了重要助力。以初中地理為例,對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方法予以探討,希望能夠為推動教育工作進步帶來支持。
關鍵詞:初中地理;生活化;興趣
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將課堂內外知識點聯系到一起,讓學生在課堂中完成對自然、社會的探索,感受地理知識的魅力,從當前地理教學情況來看,雖然絕大多數教師都能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但實際教學效果卻差異明顯,這與教師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差異有直接關系。為了更好地發揮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積極作用,對其應用模式研究至關重要。
一、做好課前導入生活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生活化教育模式作為以生活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將其應用到課前導入當中能夠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角度認識、觀察和了解地理知識,因此我們可以嘗試在課前導入環節中融入生活化內容,以求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學習“天氣和氣候”一課時,為了帶給學生更好的體驗感,我給學生播放了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節目,讓學生仿佛回到家中看電視。在此基礎上,我針對“到底是北方的冬天冷,還是南方的冬天冷?”等網絡上比較熱門的話題與學生進行了討論,并摘錄了一些網友的觀點,還有關于南方冬天、北方冬天的圖片和視頻資料,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觀察進行思考,發表自己的觀點。當教學環境被互動交流營造得非常熱烈時,我又提出了“為什么南北方冬天會出現這么大的差異,這與什么因素有關?”讓學生通過互動討論思考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由此完成導入,為接下來的教學工作開展做好鋪墊。
二、開展教學生活化,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
為了保證生活化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教師必須要做好學生思維和教學內容等多方面教學要素的分析。例如,在學習“中國的河流”一課內容時,我以本地的河流為切入點,讓學生先從自己的“母親河”角度入手,讓他們說一說自己對于水、河的理解和認知。之后,我又以提問的方式了解了學生都認識國內的哪些河流,對于長江、黃河等河流學生的認知率能夠達到百分之百,其與河流的認知情況與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成正比,即“地理興趣濃厚的學生認識的河流更多,地理興趣薄弱的學生認識的河流較少”。針對這一情況,我在完成基礎教學的基礎上,從生活的角度向學生普及了河流對于氣候、生態、農作、交通等方面的影響,并以“古人依水而居”“南水北調”等例子進行了論證,讓學生明白水對于人類生活的重要性,由此做到在完成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教育基礎上,實現對他們正確地理觀念的培養。
三、設計課堂訓練生活化,強化學生知識記憶
通常情況下,為了讓生活化課堂訓練有實效性,我會仔細觀察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并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調整訓練難度,以確保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在課堂訓練過程中獲得進步與提高。例如在“中國的民族”這節知識的課堂訓練中,我為學生設計了答題競賽游戲,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差異,我選擇將他們分成若干小組,盡量控制好各小組能力的均衡,以確保競賽游戲的公平性。在答題過程中,我會運用信息技術隨機呈現出某一個民族的要素,如特色美食、特色頭飾、特色樂器或者特色節日等,各小組需要舉手進行搶答,答對加分,答錯不扣分,其他小組繼續搶答。在此種訓練模式下,學生不僅獲得了愉悅的訓練感受,同時還能夠進一步了解對我國民族及其文化內容的知識,這為初中地理教學工作帶來了重要助力。在此基礎上,我還讓各小組隨機抽簽選擇民族,在課后搜集該民族的資料,等到下節課時向全班同學介紹該民族,由此做到讓學生進入生活中探究地理知識,在提高學生地理素養的同時,實現初中地理學科的素質教育目標。
在地理教學中,有很多創新教育技術都能夠為教學效果的提升帶來助力,但最符合地理知識特點的仍屬生活化教學,因為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為了保證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要了解學生的認知興趣,保證所設計的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符合他們的認知興趣,從而提升師生互動學習效果,為初中地理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帶來助力。
參考文獻:
[1]趙本莉.探究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知識文庫,2020(24):156-157.
[2]王秋香.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應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26):3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