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瀅
摘 要:民族音樂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燦爛瑰寶,承載著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任務,同時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想要繼承和發揚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必須要從小重視音樂課堂教育,依靠廣大音樂教師的不懈努力,探索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加強傳統民族音樂文化教學的策略,幫助學生領略民族音樂的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加強學生對傳統民族音樂的熱愛。結合實例講解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音樂;民族音樂文化;教學策略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從國外涌入我國的各種音樂文化來勢洶洶,對我國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威脅。社會開始重視民族音樂文化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的傳承,但是根據近年來小學音樂課堂中民族音樂的教學情況,傳承傳統文化的效果還不夠好。教師要充分意識到民族音樂文化對于弘揚我國民族精神的重要意義,堅定發揚傳統音樂文化的立場,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民族音樂相關教學,培養學生興趣,才能讓民族音樂文化與時俱進、發揚光大。
一、提高教師自身民族音樂文化素養
常言道:“打鐵還需自身硬”。由于小學時期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不足,對所學知識沒有一定的基礎,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都是由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是根據教師的引導進行學習探究活動,故而教師不僅是課堂的主要構建者,更對學生學習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傳統教學中,由于教師本身的局限性,對于很多民族音樂也是一知半解,與民族音樂相關的文化素養不高,教師在教授民族音樂時,根據學生的反饋教學效果不佳,阻礙了學生民族音樂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提高。因此小學音樂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民族音樂文化素養,通過參加培訓或實習等方式學習相關文化,增強對民族音樂的專業性,才能更好地為學生開展民族音樂教學,進而提高學生的民族音樂文化素養。
例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中的《快樂的羅梭》,是一首反映彝族人民快樂生活、縱情歌舞的曲子,教師在教學時往往不能回答學生提出關于曲子的問題,因為教師自身對這首彝族經典曲目也不甚了解。教師自身的民族音樂文化素養不高,不能理解曲子背后的意義,就會導致教學效果變差,課堂學習效率不高。再如,在《我的家鄉日喀則》這個舞蹈學習中,教師自身對這支舞蹈也了解不深,很難深度開展教學。故而教師在課下需要參加與民族音樂相關的培訓或是自己學習相關的知識,提高相關文化素養,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查找民族音樂背后的故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音樂是一門藝術類學科,小學時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學會欣賞音樂,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鍛煉學生準確把握音樂作品內涵的能力。在民族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講解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和時代背景,鼓勵學生發掘作品背后的情感,增強學生對作者創作時代的了解,之后再欣賞音樂,不僅能夠調動學生關于民族音樂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能夠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更好地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
例如,在學習《二泉映月》這首二胡曲目時,之前很多學生都聽說過這首名曲,但是不了解背后的故事,在聽過音樂之后只能感覺到確實好聽,對曲子表達的情感了解不深,無法深入開展鑒賞工作。所以教師在第一遍播放《二泉映月》之后,要向學生介紹作者創作曲子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經歷,用這些故事調動學生的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之后再播放,讓學生感受曲子中所體現的痛苦、頑強、豁達的情緒。
三、結合各民族特色,開展民族音樂主題課堂
在教授學生相關知識和鑒賞能力之后,更需要重視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在校內與民族音樂的聯系,讓學生在感受民族音樂魅力的同時,加強民族音樂文化的宣傳。教師可以選擇一節課,舉辦民族音樂主題活動,鼓勵學生上臺展現自己學習的民歌,或是在教學時發動全班同學一起參與民族音樂表演,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學習相關音樂。
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自身必須要熱愛民族音樂,深入了解民族音樂文化,具備一定的民族音樂知識和技能,同時要有弘揚中華優秀民族音樂文化的強烈責任心,熟練掌握課標要求的教材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式,最終完成傳承優秀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使命,讓民族音樂文化能夠再次綻放光彩,重新繁榮昌盛。
參考文獻:
[1]彭靜,李愛華,鄭淑英.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研究[J].科學導報,2020(3):45.
[2]張麗麗.民族音樂文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