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志斌
摘 要:物理學科是初中階段的基礎性學科,也是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鑒于初中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面對全新、復雜的物理理論知識,難免產生畏難心理或抵觸心理,建立行之有效的物理教學模式,成為初中物理教師的首要研究任務。在物理教學中,由于會涉及很多實驗性的內容,教師也一定要加強對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和提升。創新是國家發展進步的根本,要想實現人才的創新,就要從教育的創新著手,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物理學科中有關實驗的內容比較多,而且很多都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物理實驗中會涉及很多物質之間的變化規律、相互作用等相關研究內容,所以也具備一定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教師也應抓住物理教學的這一特點對教學思路進行創新,并在創新教學的過程中,開發學生的潛能,提升其創新思維能力,通過對實驗的創新,促進物理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確保課堂教學的成效。
關鍵詞:實驗教學;創新教學;初中物理;時效性
一、教師在開展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就目前情況而言,初中物理教師所開展的物理實驗教學,課堂教學效果并不明顯,教學工作舉步維艱,無法將師愛觀念及德育理念融入物理課堂,造成初中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逐漸消失,導致物理實驗教學難以真正發揮其作用。而造成上述現象的本質原因主要在于初中物理教師對物理實驗的認知存在偏差,教學理念仍根深蒂固,部分物理教師雖進行物理實驗,但在實驗過程中僅依靠教師自身完成,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嚴重限制,在被動觀看教師操作的過程中,學生并沒有收獲物理實驗的樂趣,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也被嚴重忽視,繼而難以明確物理實驗的意義與實驗目標,在此過程中,物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溝通較少,缺少對學生的鼓勵性評價,極易造成學生形成自卑心理。除此之外,部分學校的實驗設備不夠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開展,而設施設備陳舊落后,所制定的監管機制存在漏洞,也為物理實驗埋下了安全隱患。上述問題導致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不濃,動手操作能力低下,物理教學實效性不佳。
二、優化創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方式
(一)以“互聯網+教育”的形式為物理實驗教學創新提供支持
傳統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采取的實驗形式相對單一,實驗素材的獲取范圍較小,針對此種情況,初中物理教師可以采取“互聯網+教育”的形式為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提供支持。具體表現為,初中物理教師可在互聯網上選擇多種實驗素材及方案,通過篩選整理,以此找到最適宜的實驗設計方案,并對實驗設置進行調整,優化實驗所涉及的內容,確保物理實驗更具成效。“互聯網+教育”的形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并能使學生在興趣的引領下產生動力,以此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實驗中,而此種教學方法能將枯燥的物理知識以動畫或圖片的形式進行呈現,有效降低物理學科難度,使學生更為容易地接受理解,學習自信心地建立水到渠成。以“熔化和凝固”為例,初中物理教師可在互聯網上篩選相關信息,并制作成動畫或有聲PPT等,引導學生觀看教育資源,以此迅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相關概念,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形成深刻的印象,也能形成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物理教師能在新興技術的輔助下制訂更加高效的實驗教學計劃。
(二)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處理物理實驗課堂中的實際問題
大部分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結果都不是具體的,但它又是絕對存在的。對于這種抽象型的實驗,學生本身就很難理解,如果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只給學生講述實驗現象,那么學生完全無法觀察到真實的實驗結果,這樣對接下來基礎知識和公式的理解也會變得不清晰,所以教師可以利用當前的互聯網技術有效地將學生難以理解的實驗現象用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清晰地看到實驗結果,并在大腦中建立起物理實驗模型。例如,以探究勻速直線運動的規律為例,通過講解該實驗的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很難讓學生理解勻速直線運動是怎樣的一種運動,更不要說對其規律的理解。這種實驗如果只依靠教師的講解,學生是沒辦法完全理解的,對實驗的結果也會含糊不清。那么這就能體現交互式電子白板的現實作用了。教師借助電子白板在大屏幕上將這些實驗的過程和結果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對實驗結果一目了然,對相關的公式和內容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升了課堂實驗效果。
(三)設計更多趣味小實驗,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在以往的教學中,物理教師雖然也意識到實驗教學對學生學好物理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卻沒有對實驗的內容進行細化,往往得出實驗現象之后實驗就算結束。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在以往的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不注重對材料的準備,而且實驗過程會忽略很多的細節。例如,“壓強”這部分知識的實驗涉及很多的實驗器材,占用很大的空間,而且很多學校由于教育經費的問題,很多器材不具備。為了能夠扭轉這樣的局面,教師就要轉變傳統的實驗教學理念對實驗進行簡化,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能夠積極參與到物理實驗中,在順利完成實驗的過程中,體會其中的樂趣和魅力。
不可否認的是,在初中階段,物理學科的受重視程度是非常高的,該學科的最大特點就是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結合,而且其中很多內容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很多實驗也是學生比較喜歡參與的。根據自己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的實踐發現,通過一些趣味性的物理小實驗,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并且學生也很愿意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這對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是十分有必要的。當學習到摩擦起電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小紙片通過摩擦使其跳舞的小實驗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可以利用自己觸手可及的道具進行實驗,如利用塑料直尺、量角器等道具,之后再準備一些細碎的小紙片,將塑料尺在衣物上或者頭發上進行摩擦之后,將塑料尺放在紙片的上方,中間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時就會發現,紙片會被塑料尺吸住,并隨著塑料尺的移動開始“跳舞”。通過這種簡單有趣的小實驗,學生不僅能夠從中獲得樂趣,還能掌握很多知識。教師在引導學生做完實驗以后,可以加入一些提問環節,讓學生總結實驗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識,以此來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不會讓學生產生枯燥感和厭惡感,而且還會提升其學習的積極性,并能夠清楚地意識到實驗對學好物理學科的重要性。
(四)通過對實驗方法的創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一直處在一個改革和發展的重要階段,以往的教學理念和形式也已經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出現了與新時期的教育理念脫軌的現象。對此,教師不僅要重視起對教學理念以及教學形式的創新,還應徹底從傳統的應試教育中突破出來。初中階段的物理,在難度上不是很大,但是學生的認知也同樣有限,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也應重視對學生認知能力的掌握,之后對教學內容合理設計。例如,在學到“壓強”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設計實驗的方案和流程,并引導學生說出一些日常生活中涉及壓強知識的現象,同時總結出其中的特點。之后,教師要拿出課前準備的一些實驗器材,如酒精燈、易拉罐等,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步驟,這樣就能夠讓學生集思廣益,將自己的見解都充分表達出來。有學生表示,可以用酒精燈加熱裝了一些水的易拉罐,在加熱中,易拉罐罐口有白霧出現。易拉罐受熱到一定程度以后,使用橡皮泥堵住易拉罐口,撤掉酒精燈以后,易拉罐自然冷卻,易拉罐被壓扁,形狀會發生變化。學生被趣味十足的實驗活動吸引,學生正確認識了氣體壓強。教師創新實驗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與觀察水平。學生親自探索知識,建立對物理知識學習的深刻印象,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物理學習效果與學習質量。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中,初中物理實驗的地位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教師也開始更加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并提升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以及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物理時,教師也要在實際工作中摸索經驗,積極轉變原有的教學思路,做好自身的角色轉換,發揮好自身引導者和幫助者的作用,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帶領學生積極參與到物理實驗中,以此深刻理解物理學科概念,形成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繼而全面提升物理實驗教學成效,保障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陳美嬌.創設物理情境 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22(3):52-54.
[2]宋懷彬,江衛東,王仕玉.網絡環境下初中物理探究體驗式家庭實驗的開發與實踐[J].物理教學,2021,43(3):33-35,42.
[3]唐聯珍,解剛國,吳丹.互聯網背景下初中物理個性化學習模式的探索[J].物理教學,2021,43(3):36-38.
[4]石運鴻.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模式探究[J].知識文庫,2020(1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