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貞
摘 要:小學數學是學生對邏輯能力與思維能力培養的開始。小學階段是學生建立學習興趣的重要時期。數學需要學生不斷地思考、計算,這需要不斷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并且小學生的大腦正處于重要的發展時期,思維能力與邏輯能力都不強,如果教師不能運用好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就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心理。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鉆研創新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創建全新的數學課堂結構,有效運用分層教學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逐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其自主學習意識,以此有效貫徹國家課程改革的指導方針。基于此,對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有效應用進行梳理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法;有效應用
一、對學生進行分層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上,部分教師對數學課程的講授都是從上課伊始一直到課堂結束,雖然看似有效完成了課程的教學,但是卻忽略了學生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與興趣的差異,從而造成教師的教學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教學是為了提升全體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了有效完成這一重要的教學目標,需要教師科學合理地運用分層教學法進行教學。而分層教學法想要有效地實行,首先就需要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但是要注意分層并不是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而是需要教師通過對學生心理發展的深入研究,清楚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狀況,從而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以此來保證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的過程中,還需要為之后的教學活動做好鋪墊,從而讓學生能夠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取得相應的水平提升。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時刻保證對每名學生都能做到公平對待,并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自尊心,不要讓分層教學法的實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
二、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
教師在運用分層教學法的過程中,不能單一地以成績為主要依據。而要對分層教學法進行深入的研究,以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掌握與應用等多方面作為分層的依據,從而保證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過程中能夠清楚地了解數學知識的重點與難點,進而做到活學活用,這才是分層教學法的最終目的。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對于學困生,教師一定要加強數學知識的轉化,使學生能夠更加容易理解、接納。而中等生則要幫助其進行數學知識的優化,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夠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對學優生的教學,則需要讓其接觸更高層次的數學知識,鼓勵其充分表述自身的見解,促進其興趣愛好的發展。除此之外,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進行分類處理,將其分為必學內容與選學內容。如此一來就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將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分類可以降低教師的教學壓力,也能夠滿足學生的不同發展需求,以此優化教學效果。
三、對教學評價進行分層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分層教學法的有效運用使教師不再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進而轉變教學理念,從而以發展的眼光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全面、有效地評價每一名學生。除此之外,教學評價不僅僅是面對全體學生,也可以依照不同分層給予學生不同的評價。如此一來,不僅能夠對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全面的了解,還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狀態,從而準確找到自身的位置,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四、結語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提升教學效果,教師需要有效運用分層教學法,這樣不僅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教師自身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提升。分層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整個數學課堂的學習氛圍變得更加濃郁,還能夠有效減少學生因任務多而造成的心理負擔。除此之外,在對學生創造力培養的過程中,也能夠有效發掘學生自身的潛能,并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與熱情,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忠海.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有效應用[J].新教育,2020(10):61-62.
[2]王云.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的有效應用[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8(6):29.
[3]黃鋒.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有效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7(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