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鋒
摘 要:在新課改要求下,應讓學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掌握基本的音樂技能和音樂欣賞能力。由于每個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和思想情感的差異,他們對音樂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因此,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學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審美和鑒賞能力,使學生真正領略音樂的魅力,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
關鍵詞:初中音樂;音樂欣賞教學;審美能力;情感體驗
一、初中音樂欣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我國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中,大部分的方法都是借鑒了西方音樂教學方法,讓學生去感知和體驗音樂之美,很少能將中西方音樂進行融合教學,學生很少主動去接觸音樂、欣賞音樂的魅力。音樂欣賞是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不懂得如何欣賞音樂,就沒法進行自我音樂的表達,因此,音樂欣賞中審美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技能,同時能較好地掌握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方法,這方面還需要音樂教師進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二、初中音樂欣賞教學對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作用
1.音樂欣賞能培養學生感知美的能力
在音樂教學這一領域,我們首先要重視學生對音樂的感知以及體驗。音樂是一門以聽覺為主的藝術學科,完美的聽覺能力能讓學生更好地感知音樂中的旋律以及節奏。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創設音樂情境,讓學生初步感知和了解音樂的基本知識,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對學生的欣賞能力進行提高。在平時的音樂課程訓練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讓學生感知不同歌曲的曲調、節奏及風格,只有初步感知音樂,才能深入了解音樂的魅力。
2.音樂欣賞能培養學生鑒賞美的能力
每一種音樂作品都有自己的風格以及藝術價值,通過學習不同的音樂作品有助于學生提高音樂鑒賞能力,倘若能將不同的音樂作品進行融合,將會是音樂教學中的又一大創新。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階段,我們首先要教會學生掌握必備的音樂基礎知識,傳授一些簡單的音樂方法和技巧,幫助學生去認識、分析音樂作品的內容以及風格,讓學生能自主地分辨出不同類型音樂所具有的不同特點,初步形成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從而體驗音樂作品的無窮魅力,并獲得欣賞音樂作品的成就感。
三、初中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措施
1.還原情境,引導學生感知作品的情境美
初中音樂欣賞課程對培養學生感知美的能力要求逐步加強,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有一定的挑戰。教師給學生還原音樂情境,如安排音樂情景劇、音樂話劇等,這種教學方式能充分運用學生所學音樂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真實地帶領學生感受音樂的意境美。每一個音樂作品都具有其獨特性,這不僅需要教師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和欣賞,還需要引導學生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音樂作品中的情境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提高課堂質量,還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點。
2.拓展鑒賞,培養學生對作品的審美能力
拓展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對提高音樂生的綜合素養有一定的幫助,教師應鼓勵學生提高自身對音樂的鑒賞能力,通過不斷欣賞世界名曲或觀看音樂短視頻來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培養學生對作品的審美能力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學生有良好的心態,教師應多鼓勵學生長期積累音樂知識,拓展音樂鑒賞領域。拓展鑒賞知識其實就相當于廣泛學習音樂知識,學生學習音樂領域知識不能局限于自己所聽過或了解的名曲,而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音樂獨特的美。
3.挖掘內涵,激發學生感知作品的情感
音樂作品的內涵需要教師和學生仔細鉆研,學生在學習一首新音樂時,應首先了解音樂背景,把握整首曲子的基本基調;其次,教師應引導學生仔細聆聽音樂,共同激發學生感知作品的情感。每個人對曲子的感受不同,可能同一首曲子,有的學生感受到激昂,有的學生感受到悲愴,其實這都是無可厚非的。作品的內涵不具有唯一性,主要是因為傾聽者對曲子的不同理解。不同學生對曲子的理解不同,所以這就容易影響學生對作品的情感的把握,情感這種東西靠模仿和學習是學不來的,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體會、感悟才能獲得。
培養初中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完成,從教師角度分析,教師要發揮引領者的作用,讓學生認識到音樂審美對提高自身音樂素養的重要性。教師可以通過還原情境、拓展鑒賞、挖掘內涵等措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音樂平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閆小林.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8):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