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雄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發展過程中,小學數學如果想要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就需要改變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少教多學”模式的應用,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更好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對“少教多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分析,以求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少教多學”模式;小學數學;教學運用
“少教多學”是讓教師將更多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與傳統教學相比,“少教多學”教學模式中,教師除了扮演傳授者的角色,更多的是扮演引導者,而在時間分布上,后面角色占據比例更大。經過實踐驗證,該模式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高,更愿意參與到學習中,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也更為透徹[1]。
一、創設情境
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正是打好數學知識基礎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必須養成好的習慣。因此,教師就更要對數學課堂教學給予一定的重視。而“少教多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已經憑借自身的優勢贏得了許多教師和學生的喜愛。在應試教育模式下,教師通常會用一個模板完成教學,即教師負責講,學生負責聽,一方面是為了加快教學進度,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能讓學生接受更多的知識。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還不夠成熟,所以學習效率較低,而“少教多學”模式則是通過開發學生的智慧來有效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以“認識方向”教材內容為例,對于小學生而言,這節課的難點在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對此,教師可以采用“少教多學”的方式,將以往的教學時間更多地轉變為學習時間,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學習的魅力。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本節知識時結合“日出日落”,從而明白每天迎著朝陽上學的方向是東,伴著夕陽放學的方向是西。結合情境,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培養思維
教師在傳統教學過程中都會直接將數學知識點告訴給學生,然后讓學生死記硬背,這樣的方法使得學生并不了解知識體系,自身也無法形成數學思維,教師雖然花費大量時間來傳授知識內容,但是學生依然不能對知識合理應用。作為一種現代教育理念下衍生的新教學方法,“少教多學”模式的開展可以打破傳統教學的困
局,幫助學生發散思維,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如乘法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明確,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其自己去發現知識中存在的奧秘才是關鍵。如2×2=4,2×3=6,2×4=8,然后讓學生自己找出其中的規律,學生就能發現2的倍數有相應規律。教師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尋找不同數字下倍數是否都有相應規律,最終學生發現乘法下的數字之間都有規律[2]。教師通過這樣的方法來引導學生自己找出規律,能加深學生的印象,也能真正培養學生形成數學思維。在這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類比、整理。
三、合作學習
教師在“少教多學”模式下應積極開展合作學習,學生單獨思考可能無法解決遇到的問題,如果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不能學到理想的知識。在統計教學過程中,教師將班級內學生分為4人一組或者5人一組,然后讓學生對班級內學生擁有的鋼筆和圓珠筆數量進行統計。每一個小組通過統計后能看出餅形圖更加直觀。一些學生也能發現,用多種顏色表現比例的區分,可以避免出現統計混亂的問題。小組內不同成員的思考能碰撞出更多火花,豐富學生的數學思維,并在研究中找出驗證這些思維的方法,收到滿意的學習效果。“少教多學”模式下開展的教學,可以真正做到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生生之間的交流機會更多,同學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有利于團隊意識的培養,對于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他人評價中,學生可以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從而得到長遠的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如果教學方法沒有更新或發展,就無法更好地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并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教師在這其中也要充分認識到自身的作用,正確引導學生學習,為學生提供資料,維護課堂教學秩序,帶領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1]曾慶麓.探析“少教多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7):127-128.
[2]殷紅.“少教多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讀寫算,2021(1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