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奇
摘 要:音樂教育與德育的有效融合,既是新課程改革發展的要求,也符合學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長的需要。結合農村中學音樂教育的實踐經驗,從轉變教育理念、引入音樂文化、深挖音樂教材、做好教師榜樣四個方面,探討了音樂教育與德育融合的具體策略,可以較好地提高音樂教育活動在德育領域的價值,使中學生在音樂學科中較好地感知真、善、美,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農村中學;音樂教育;德育;音樂文化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地區的教育資源也變得更加豐富。農村中學音樂教學主要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音樂審美能力,并受到音樂藝術的熏陶。從這個角度來看,在農村中學音樂教學活動中全面融入德育具有較強的可行性,教師可以通過音樂藝術來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提升。主要立足于這一點,深入探索音樂教育與德育融合的實踐策略。
一、轉變教育理念,構建音樂教育與德育融合契機
中學音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應該積極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抓住德育融合的契機,使德育內容可以在中學音樂教育活動中得到充分的融入。這要求中學音樂教師在平時加強自身對于德育內容的深入了解,同時還要充分明確德育與音樂教育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音樂教師就可以較好地掌握德育融合的有效方法,最終在音樂課堂教學環境中有效引入德育內容,實現音樂教學與德育的高效融合與聯動。比如,在人教版初中音樂七年級“神州音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育理念,明確我國傳統音樂歌曲的德育價值,開展一定的德育。特別是在進行《黃河船夫曲》《孟姜女哭長城》等歌曲教學與欣賞的時候,應該深挖歌曲背后的故事及其德育意義,對學生進行德育熏陶。
二、引入音樂文化,提高德育融合效果
在中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入音樂文化,充分發揮文化要素的教育引導價值,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德育。這也要求教師可以結合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針對性選擇音樂作品,通過作品包含的文化要素進行德育,實現音樂教育與德育的聯動。教師通過這種文化熏陶,可以顯著提高學生對德育內容的認可度,取得較好的成效。比如,在人教版初中音樂“音樂故事”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講述《梁山伯與祝英臺》《十面埋伏》《長恨歌》選段等作品的時候,做好這類作品內在文化的傳輸,使學生可以充分理解音樂作品的內在故事,并從這些故事中得到德育熏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和發言,提高教學的開放性,強化德育效果。
三、深挖音樂教材,開展德育聯動教學
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時候,應該深挖音樂教材,立足于教材內容進行德育聯動教學活動。事實上,中學音樂教材中的很多章節都比較適合開展德育。如果音樂教師能夠深層次研讀與分析這些章節內容,不僅可以提高音樂教學效果,也可以較好地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實現兩項教學任務的雙贏。但要想達到這種效果,也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比如,在人教版初中音樂八年級“歌舞青春”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校園生活開展德育。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通過集體舞等方式可以較好地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合作能力等,同時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自己與其他同學可能存在的矛盾,取得較好的德育成效。
四、做好教師榜樣,實現德育示范教學
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做好榜樣工作,起到德育示范的作用,這要求音樂教師適當控制自身的言行,面向學生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并在平時以身作則,使學生形成較高的道德修養。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給學生分享一些自己在平時遇到的事件,通過真實的生活經驗來達到德育示范的效果。比如,在人教版初中音樂九年級“放飛夢想”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暢談自己的夢想。在具體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分享自己在中學時期的故事,以及自己小時候的夢想,對學生進行正向引導,使學生可以充分地認識自己,并對自己的未來有所暢想與憧憬,為了自己美好的未來而努力。
綜合來看,在農村中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全面引入德育內容是非常關鍵的,應該在后續時間里引起充分重視,這也要求中學音樂教師加強自身對德育的認知,同時還要積極探索德育內容在學科教學活動中充分融入的有效方式。在具體開展教育活動的時候,教師應該深度挖掘教材內容,還要積極引入音樂文化等多種內容,使學生可以在學科教學活動中接受到多元知識的熏陶,并在音樂文化環境中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達到德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