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聿美
摘 要:對于德育教學而言,它需要在學生的小學階段進行有效開展。從形成道德修養的角度而言,整體的道德判斷以及相應的道德行為具有一定程度的發展過程,小學階段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因此相應的教師需要開展道德品質的培養教育工作,并且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關鍵詞:班級管理;德育工作;有效融合
中國是禮儀之邦,擁有幾千年悠久的歷史傳承,更有許多非常寶貴的道德文化。如助人為樂的精神、面對困難的堅強意志、愚公的鍥而不舍的精神、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等,這些都是中國道德文化中的精華,也是作為小學生理應具備的優秀品質。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應當圍繞道德品質開展教育工作,這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需要,也是對教育管理體系和教育管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效探索。
一、小學班級管理與德育工作融合的意義
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小學生在家庭、社會中都會通過網絡渠道了解豐富的信息,而這些信息中很多內容蘊含不正確的價值觀。當小學生在家庭、社會中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之后,常常會出于炫耀等目的,將不良的信息傳播給同班、同校的同學。在這種情況下,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滲透德育便成為維持學生身心健康的必要舉措。
二、小學班級管理與德育工作融合的策略
(一)組織實踐活動,實現學生綜合發展
德育不能局限在理論層面,在與班級管理工作融合的過程中還應加強實踐。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踐行理論的機會,也能使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培養,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例如,在組織班會活動時,可以圍繞“敬老”“環保”等不同主題帶領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在中秋節帶領學生到敬老院為老人送月餅,在國際環保日組織學生撿拾垃圾,在國慶節組織學生表演“愛國英雄”話劇,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和愛國精神的感召力,并在踐行優良思想觀念過程中獲得快樂,得到成長。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能夠避免學生因為灌輸式教育產生逆反心理,將美好品德融入實際行動中,也能為學生留下深刻的記憶,培養良好的精神品質和行為習慣。開展各類實踐活動,還應結合學生身心特點,適當引入趣味和時尚元素,如采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動畫、短片,使學生得到情感熏陶的同時,順利將學生帶入情境,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有效與家長合作,共建班級管理新局面
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光靠班主任自己去帶動整個班級,仍會顯得力不從心。筆者認為,在小學階段,家庭對學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所以,班主任還應當與學生家長做好溝通工作,建立家校共育的管理模式,讓學生家長也能發揮滲透德育的作用,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德個性,構建和諧美好的班集體。在這個方面,班主任可以利用班級微信群和班會等形式,向家長分享自己的教育體會、教育理念,以引起家長的共鳴。在此基礎上,班主任還可以為每個家長介紹學生在學校里的表現,幫助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聽家長講講孩子在家里都是怎么度過的,有什么興趣愛好,參加過什么活動。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德育氛圍
在日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予以充分、有效的關心。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教師對學生來講是權威的存在,學生往往不敢私下與教師進行有效的交流。而在此思想的影響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學生在課堂中無法被教師所吸引,出現分神、注意力不集中等諸多現實問題。在過去的教學系統中,教師往往占據整體教學的主體地位,有的教師片面地認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需聽從教師的安排即可。而教師在這種錯誤的思想指導下,很難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有效發揮,教師無法從學生的角度對相應的課程問題進行有效的思索。而在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之下,教師需要在德育教學中始終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教師要充分突顯學生在整體德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綜上所述,若德育工作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可以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當學生有了正確的三觀后,不僅會重視學習,還可以更好地改善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效果,可謂一舉兩得。
參考文獻:
[1]孔慶翠.德育工作在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滲透分析[J].中國教師,2020(S2):91.
[2]曾艷,鄭愛飛.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小學生(下旬刊),20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