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睿垚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教學觀念、教學形式及教學評價等都發生了質的變化。用傳統教育模式中的作業布置和作業設計方式去對待學生,已經不能適應新環境下的教學,重視新形勢下的作業設計與實施在學生的成長發展中至關重要。從低年級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的重要性著手,探究設計個性化作業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低年級數學;個性化作業;低年級;設計策略
一、低年級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的重要性
1.有利于落實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五項管理”文件精神
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等簡稱“五項管理”的文件。文件明確要求一二年級不允許留書面作業,但多數教師和家長為了讓學生鞏固知識會選擇對文件置之不理,致使國家政策難以有效落實。怎樣做才能既落實政策又輔助教學呢?筆者認為是設計個性化作業,因為其重在突出個性,這就意味著它的設計形式靈活多樣、充滿趣味性,可以有效避免機械、重復、單一的書面練習。
2.有利于全面發展學生的能力
傳統教育模式下數學作業的意圖只是單純地將作業視為教學的輔助工作,作業的作用僅僅局限于對課堂知識的鞏固,布置方式是統一的、機械的、繁重的,更多的是為了應試。[1]而數學個性化作業的設計過程,是依照學生的年齡、認知、教材的“螺旋式”編排等特點,設計出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作業,進而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3.有利于實現高效的家校共育
傳統的書面作業致使許多家長怨聲載道,普遍問題是學生作業量大、機械式的練習多、家長要批改并簽字等,對學校的理念,教師的師德、能力等產生懷疑,致使家校共育效果大打折扣。筆者對本校低年級學生發放問卷380份,回收問卷352份,通過數據分析得出家長對學校給學生布置個性化作業的支持率是97.16%,學生對個性化作業的喜好率是64.77%,而對傳統作業的喜好率是9.66%。這說明個性化作業是學生和家長的期望,可以最大化地消除因作業產生的家校矛盾。
二、低年級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的策略
1.設計分層性作業
學生因基因、自身生活環境、接受教育環境等不同,而產生個體差異,在相同年齡段,認知水平有略微差異,因材施教的原則告訴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并加以利用,如設計基礎作業和拓展作業。
2.設計形式多樣化性作業
基于對學生年齡、認知、小學數學教材、課標等研究與分析,發現形式多樣化的作業才能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才會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他們主動學習的習慣、引發發他們的思考。形式多樣化作業具體如下。
(1)畫數學
日常教學中發現個別學生沒有形成用畫圖來分析問題的意識,甚至缺乏畫圖的能力。而學生在小學階段畫圖能力的培養是需要階梯式訓練的。如設置了一份“編制百數表——百數我做主”作業。
(2)說數學
數學知識抽象、難以理解,多以“算”為主。而說數學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注重知識的生成過程,還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如設置一份“說說生活中的‘百世界”作業。[2]
(3)玩數學
玩是學生的天性,數學在多數學生、家長的眼中都是枯燥乏味的,那么怎樣才能實現玩數學呢?通過研究教材發現用好學具、設計游戲就可以實現玩數學。如設置了一份作業“數出我的百”。
(4)聽數學
聽也是學習很重要的一種方式,于是筆者在設計作業時創造了聽數學,如將數學繪本做成視頻,并在視頻中要設計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去聽、去思考,進而提高數學能力。如設置了一份作業“聽繪本——《海底100層的房子》”。
3.設計開放性作業
開放性作業從題目設計的開放性、評價的開放性、數量的開放性、作業布置方式的開放性等方面進行設置,
使學生從一開始就對作業有了不同的理解、充滿著知識與樂趣、啟迪著思維,以此達到培養學生主動探究、開拓思維的目的。如設置了兩份作業,分別是“找出我的百——數眼觀世界”和“體驗我的百——實踐中生長”。
三、結語
低年級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關鍵階段,而作業設計是知識鞏固的一個重要環節,個性化作業的設計能啟迪學生數學思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應按照數學新課程標準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堅持實施小學數學作業的個性化設計,落實國家政策,給學生創造更多自主探索的時間,進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銘.基于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的思考[J].智力,2020(7):107-108.
[2]張敏.淺談低年級小學數學家庭作業與兒童生活相融合[J].考試周刊,2018(4):93.
注:本文系2020年甘肅省慶陽市教育科研課題“小學低學段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研究與探索”(立項號:QYLX[2020]63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