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慶
摘 要:在幼兒教育中運用游戲,既要體現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做游戲的主人,在玩中學,學中玩,也要注意游戲內容的選擇和設計,這樣才能讓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真正發揮作用,才能把凝聚著勞動大眾智慧的游戲傳承下去。尤其是在農村小規模幼兒教育中,民間游戲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與運用空間,同時也能讓幼兒教育更有意義。
關鍵詞:農村小規模幼兒園;民間游戲;幼兒教育;應用策略
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每個幼兒園在教育方面都有意識地融入了更多的游戲,如“切西瓜”“堆饅頭”“木頭人”等,也注重一些素質方面的教育,如美術、音樂、科學等,還有如奔跑追逐、大型運動器、角色扮演、觀察動植物等的教育內容,但很少有教師有意識地在教育中應用民間游戲。雖然從表面來看,這也不影響幼兒教育,也能實現幼兒教育的目的,增長孩子們的見識與肢體動作的協調性,但是對民間傳統的傳承與人民大眾的智慧的傳播都非常不利。同時,也影響幼兒在民間智慧與傳統文化中的浸潤,對他們的思想成長也有一定的影響。所以,筆者以為,在農村小規模幼兒教育中,教師應該融入民間游戲,以此來陶冶幼兒的情操,實現民間智慧傳承的同時,也升華幼兒教育的意義。
一、教師要收集、了解民間游戲,豐富幼兒教學
雖然在多年的幼兒、小學教育需求下,很多民間游戲已經被收集、整理、運用到幼兒及小學的教育教學中。但是作為教師,我們要有搜集、發現的意識,要給幼兒尋找更加新奇的游戲,使課堂教學、戶外游戲多樣化,從而用豐富的內容吸引幼兒,發掘幼兒的智慧、潛能,培養他們各個方面的協調能力。尤其是現在城鄉結合,農村生源流失的速度非常快,面對小規模幼兒教育,教師更要有耐心、有愛心,且愿意為幼兒教育花心思,搜集有趣的民間游戲。當然,對教師或者孩子們已經習以為常的民間游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也要有所創新,重新編排,使游戲內容更豐富,更適合現在的孩子們,讓老游戲玩出新花樣。或者讓曾經適用于大規模幼兒教育的游戲,適合現在的小規模,也就是幾個孩子能玩,能長見識,能提升能力等。如此,不但能使民間游戲的運用花樣新出,極大地豐富了教育教學的內容,也能滿足孩子們需求,實現小規模幼兒教育的目的。
二、充分認識游戲,深化游戲的教育教學意義
“游戲”這個詞在很多成人的認知里就是“玩”,是娛樂。但是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改變這種認識,并且要認識到民間游戲的價值,認識到它對幼兒教育的作用,把民間游戲充分融入小規模幼兒教育中,啟迪幼兒智慧,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探索能力、學習能力與交際能力等。比如,找東西、翻繩、七巧板等,都有不同的作用和游戲目的,只要教師在教育中,正確引導孩子進行游戲,既能增長幼兒的智力以及合作協調能力,也能培養幼兒興趣。再比如,滾鐵環、抽陀螺、繞繞轉等這些游戲,既能鍛煉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也能提高幼兒的參與熱情,使課堂充滿活力。當然,為了更好地實現民間游戲的教育教學目的,教師在小規模教學運用中也要注意游戲的目標性、分層性、趣味性,遵循游戲原則的同時,能讓幼兒在適合自己的民間游戲中自由自在地游戲,增長見識,塑造樂觀、陽光的個性,從而為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奠定基礎。
三、教師做好組織者、引導者,讓民間游戲發揮更大的作用
民間游戲經過時間的沉淀能流傳下來,說明它有一定的價值。但是由于它年代久遠,離現在孩子們的生活有些距離,幼兒在游戲中理解起來肯定有一定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想在小規模的幼兒教育中融入民間游戲,發揮民間游戲獨有的作用,使孩子們受到教育,增長見識,提升思維。那么,就要做好民間游戲的組織者、引導者,不但要搜集更加多樣、有意義的民間游戲,也要引導、幼兒正確地參與民間游戲,如此才能使民間游戲發揮真正的作用。猜拳、投沙包、跳格子等民間游戲,都有各自的游戲目標和規則,如參與人數、技巧、注意事項等。只有在教師的引導下,孩子們注意這些規則,掌握技巧等,才能使游戲教育更科學、更有效,也才能發揮民間游戲的教育教學作用。
總之,民間游戲與其他游戲有異曲同工之妙,唯一的不同是,它是人民大眾智慧的沉淀,有著傳統文化的融入。再加上它內容的豐富性與深遠性,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可以在不改變游戲內核的情況下,有更多的創新空間,編排出更多樣的玩法,能讓幼兒教育內容更加豐富、多彩的同時,實現更加有效的教育目的,為素質教育助力。
參考文獻:
羅寧寧.探析民間游戲在農村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應用[J].魅力中國,2019(42):343.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農村小規模幼兒園開展戶外游戲活動的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392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