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萍
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內容。因此,立足于數學思維能力的含義剖析,進一步探究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研究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手段方面進行了重新規劃和調整,教育目標也不再局限于應試教育體制下對學生成績的要求,而是更加重視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而數學思維能力作為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內容,尋求基于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培育策略是當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重視的關鍵內容。
一、數學思維能力的含義
顧名思義,數學思維能力的含義就是指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以邏輯化、數學化、理性化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的模式。其具體體現在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中。在此種思維模式下,學生可以以更為高效的方式內化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知識要點,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實現數學知識的應用和拓展,由此充分發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問題推理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等多方面的數學核心素養,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為高效。同時,數學思維的應用并不局限于數學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會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實踐策略
(一)在教學中引入數形結合思維,深化知識要點理解
數學知識要點之間的融會貫通是數學思維培養的重要教學目標,而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引入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對于學生加強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大有裨益。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學時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思維方式,使其能夠將空間結構、圖形特點同數量關系之間的內在本質聯系起來,同時也能夠將方程關系等運算關系以直觀的空間表達方式加強學生的理解,由此實現數學思維的深化,從而使學生以更為有效的方式學習數學知識。
例如,在進行圖形周長計算的課程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會通過讓學生背誦和記憶周長計算的公式來達到教學目的,但是學生往往對其原理和推導過程一知半解,當題型發生變換時,學生就會失去解題思路,無法實現靈活應用。因此,教師可以引入數形結合的數學思維方式,使學生充分理解周長公式的衍生原理,能夠邊畫圖形邊理解周長公式的各個要素從何而來、如何應用,從而實現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應用。
(二)引入情境教學法,為數學思維培養創設應用情境
要實現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要為學生構建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良好學習環境,由此實現訓練學生數學思維的目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適當地應用情境教學法,來提升數學教學的實效性。情境的創設要基于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以及認知特點,加強學生對數學元素的感知和觀察,使其能夠發現生活情境中所涉及的數學元素,產生自主探究解決方法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比如,教學“立體幾何的特征”時,如果教師僅依賴語言教學來告知學生每個立體圖形的特征,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可能不深入,此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應用情境的方式,在課前為學生準備一些立體幾何的模型或積木,并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引導學生發揮其空間想象力來對幾何體進行重新組合,在此過程中使學生對空間立體幾何的認識更加深刻,從而實現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訓練。
(三)展開實踐拓展,實現數學思維能力的實踐應用
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積極探索數學實踐拓展途徑,或是在教學中結合生活實例加強學生數學思維的應用實踐,由此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應用水平。比如,在課堂知識要點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設置數學應用題,用于布置課后作業或是進行課堂應用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問引導的方式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能夠在較為復雜的應用環境中運用數學思維梳理其中的邏輯關系,從而實現問題的簡化,由此高效地解決實際應用問題。
三、結語
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目標不僅是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通過思維訓練,使學生在生活中以更加具有邏輯性的高效思維方式解決實際問題。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積極探索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實踐策略,從而推動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麗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探討[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6):62.
[2]瑞青靳.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研究[J].國際教育論壇,2020,2(7):166.
[3]王玉淼.探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讀寫算,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