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安邦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利用微課教學,能夠促使學生在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對數學學習感到有趣,提高課堂效率。因此,結合具體的小學數學微課教學,以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為目標,促進小學數學教學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微課;課堂效率
通過對傳統、單一、固化教學模式的分析,發現此種教學方式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步伐。基于網絡環境支持下的創新教學形式,改變了師生的教學體驗,豐富了數學教學內容。在新時期,微課教學模式深受小學數學課堂的歡迎,其短小精悍的精彩視頻內容,不但概括了數學教學的核心知識,而且能夠瞬間吸引學生的眼球,提升課堂效率。
一、借助微課,以境激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由于小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根據這一現象,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盡可能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課堂上,使其快速融入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微課因具有惟妙惟肖、聲像俱佳等特點,不僅給小學數學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其眼球,并以生動、形象的視覺感官,讓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不再難懂。
例如,在學習有關“圓”的知識時,教師借助微課將一段視頻呈現在學生眼前:“一只小黃牛被拴在主人的家門口,它走著走著就將繩子拉直了,而且繞著固定的位置畫了一個圓。”這時教師說:“同學們,通過視頻中小黃牛的運動軌跡,你們能否用手中的圓規畫同樣一個圓?在畫的過程中大家要注意觀察哪一個點是動的,哪個點是不動的,你可以和周圍的同學進行探討研究。”當學生對所拋出的問題開始進行探究時,教師可以巡場觀察,關注學生之間所討論的內容,也可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給予其指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及探討后,教師問:“大家經過實踐與探討后,哪位同學能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說:“我發現圓規帶尖的一頭固定不動,讓鉛筆一端圍繞尖的一端旋轉,就能畫出一個圓形。”學生回答完畢,教師要及時贊賞。然后,教師順著學生研究的思路導入所要學習的內容,加深其對新知識的理解,從而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得以提高。
二、借助微課,化解重難點
具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是學好數學的重要條件之一,這也是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感到吃力的主要因素。針對該種情況,小學數學教師可借助微課,把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以直接的形象呈現在學生眼前,將學習數學的難度降至最低,以此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圓柱體積”時,教師可先拿出一個正方體問學生:“誰能告訴我,如何求正方體的面積?”學生說:“底乘以高。”這時教師繼續引導學生問:“圓的面積又是如何得出來的?”學生回答:“把圓分割成無數個扇形,再重新組合起來,就會拼湊出近似長方形的圓形。”當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為了更好地激發其思考,便借助微課展示一個圓柱體被分割無數次,再將其拼湊成類似長方體的圖形,并問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再結合我們曾經學過的知識,誰能告訴我如何求圓柱體的體積?”學生思考后,有的學生說:“通過求圓的面積,我能推導出將圓柱的上下圓進行切割,就會得到一個類似長方體的圓柱。”由此可見,教師借助微課并與自身的教學特點相銜接,能使學生運用所學突破所學新知識中的重難點問題,進而讓數學教學更高效。
三、借助微課,提升學困生的學習效率
微課教學打破了課堂教學中時間及空間的禁錮,學生不僅可以隨時通過微課學習,還能有效地根據自身的學習習慣與學習進度安排學習時間。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大致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解決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從而提升學困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四則混合運算”時,教師可在微視頻中對計算的先后順序用不同顏色顯示,創設相應的數學問題,如6×9+10=( ?)等。然后,對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收集。教師應鼓勵學生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要及時通過微信、QQ等發送給教師。教師可根據學生在答題中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具有針對性地對微課進行調整,幫助學困生解決學習中的難題。最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跟蹤反饋,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可給予單獨指導,提升其數學學習成效及質量,以此提升學困生的整體學習效率。
總之,隨著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教師應合理選擇應用微課的契機,創設教學情境,充盈教學內容,利用該種教學形式打破數學學習時間與空間上的禁錮,使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高,讓學生覺得數學學習有趣,進而為其日后學習生活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李鈣玲.妙用微課教學法,構建高效數學課堂[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