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偉
摘 要:導入是課堂的第一個環節,為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參與的主動性,教師應創新導入形式,以新、奇、趣的導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對如何創新導入形式加以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導入形式;創新研究
導入在語文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奇、獨特的導入,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升教學效果。小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教學中,教師從切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入手,巧妙設計新穎、趣味性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筆者對創新小學語文導入形式的問題進行簡單論述。
一、游戲式導入,給課堂增加趣點
國內外教育家都認為“兒童的生活就是游戲”。游戲對兒童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可以讓兒童在玩中獲取知識、
獲得技能。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學導入時,可以融入游戲活動,為課堂增加趣點,引領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如進行《曹沖稱象》的閱讀教學時,筆者就以游戲活動導入,將學生置于“做”“玩”的活動中,再引領到閱讀活動中,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調動學生閱讀的欲望。筆者首先拿出課前準備的棒棒糖、一個香蕉、一個雞蛋、幾枚硬幣等,然后設疑:你有什么方法能知道這些東西的重量?學生搶答出用秤稱時,筆者取出電子秤,組織學生開展“稱重量”的活動。“稱重量”的游戲,激活了課堂。在學生興趣被激發之后,筆者巧妙引入教學的主題:電子秤稱重量的準確度高,被廣泛使用,而古時候,并沒有這么精確的儀器,人們想知道一頭大象有多重,要怎么做呢?學生面面相覷,此時,筆者引導學生:讀了《曹沖稱象》,你就會找到答案。如此,以學生熱衷的游戲活動為突破口,開啟了快樂閱讀之門。
二、“抖包袱”導入,給課堂增加波瀾
“抖包袱”是相聲術語,就是將設置的懸念揭出來。語文教學中,以“抖包袱”導入,就是將笑料中最有笑點的部分說出來,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給課堂教學增加波瀾,也通過懸念的設置迎合學生的好奇心。
以《窮人》的教學為例,在熱身環節,首先以社會上流行的“哭窮”開啟一節課的教學,鼓勵學生用網絡上的哭窮語言講述各種“窮”,或者展示自創的“哭窮”的句子,如“我窮,今早吃飯,中午就喝西北風”……在學生“哭窮”后,告訴學生:我也和同事哭窮,但是,老師的存款很多,你們知道老師為什么哭窮嗎?學生給出各種理由。筆者“哈哈,我是怕大家向我借錢,不信,到《窮人》文章中探個究竟吧”的導入語,以流行的“哭窮”的現象作為切入點,以風趣的語言和令學生感到意外的答案抖出“包袱”——哭窮不是真窮,給平淡的課堂增添了波瀾,讓學生捧腹大笑之外,也把學生帶進了閱讀活動中。
三、操作法導入,為課堂增加活力
語文教學中,融入操作、實驗、演示等,滿足學生喜歡動手動腦的身心特點,可以讓課堂充滿活力。
以《烏鴉喝水》的閱讀教學為例,如果教師以“今天我們將閱讀《烏鴉喝水》”而導入,將會索然無味,效果之差不言而喻。而如果采用演示、操作法進行導入,效果將會大相徑庭。如筆者拿出課前準備的里面有一些水的飲料瓶以及一些小石頭,然后設計問題:瓶子里的水很少,怎樣才能讓水位升高呢?于是,學生給出各種猜想。我讓一個學生到講臺前慢慢地把小石子投放到瓶子里,其他學生仔細觀察水位的變化。隨著活動的開展,學生通過思考、觀察,發現小石頭放得越多,水位上升得越高。之后,筆者以“以前一只聰明的烏鴉就是用這種方法喝到水的,想了解這個故事嗎?閱讀《烏鴉喝水》吧”導入課文。用一個小實驗搭建學生操作、實踐的平臺,再順理成章地引出《烏鴉喝水》,既有助于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也把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直觀,有助于學生對烏鴉喝水原理的生動理解,降低閱讀的難度,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諸如故事導入法、前置性作業導入法、情境法導入等。如《司馬光砸缸》《狐貍和烏鴉》《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等故事類文章,采用故事法導入,可以吸引學生的關注力,將學生帶進快樂閱讀的殿堂。多元導入方式的創新運用,可以為課堂增趣、提效。
總而言之,導入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發展規律創設新穎、獨特的導入形式,以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更加高效,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向天華.淺談小學語文課堂導入的有效方式[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3):171.
[2]任連禮.小學語文教學中導入方式多樣化探究[J].考試周刊,2020(1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