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云芳
摘 要:學生敏捷的思維是可以通過訓練獲得的,具體方法有:提供范例,指導模仿;鼓勵收集,有條不紊;存同求異,力求多元;多讀、多說、多寫;拓展教材,深度挖掘;樹立志向,提高境界。
關鍵詞:小學語文;拓展思維;訓練方法
學生思維敏捷,老師上起課來就會得心應手,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果學生遲鈍,老師則要花費更多精力,甚至常感力不從心。因而不少老師毫不隱諱地說:“愿意教好學生。”他們所說的“好學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反應快的學生”“思維敏捷的學生”。其實,學生敏捷的思維是可以通過訓練而得到的。
一、提供范例,指導模仿
模仿是創造的前提,任何創造都是在前人提供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要讓學生有所創造、具有創造思維,給他提供一定的范例尤為重要。
1.提供語言材料,指導仿寫
在賞讀《四季的腳步》第一節時,學生被兒童詩中春天的美景、韻律的美妙吸引了。“那你能照樣子寫一寫嗎?”于是,學生寫道:“春天的腳步悄悄、悄悄地,燕子唱起了歌兒,唧唧、唧唧,翅膀在空中舞蹈”……
2.提供物象,由此及彼,引導聯想
在學習《四季的腳步》“夏天”一節中,我先出示了精美課件:茂盛的綠樹、飛翔的蜻蜓、鳴叫的知了,再引導學生說這是什么季節,還了解夏天有哪些景物特征。學生由課件內容受到啟發,過去積淀的經驗紛至沓來……夏天的一幕幕動人景象在他們眼前重演,他們的思維呈現出異常活躍的狀態。
二、鼓勵收集,有條不紊
我曾鼓勵學生收集、整理“描寫四季景物特點的詞語”,收集、整理“關于勤奮學習的名言警句”,收集、整理“描寫友情的古詩詞”等。他們收集的結果讓我大吃一驚,優美生動的詞語、詩句妙不可言、數不勝數,有許多都是我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我這才明白了“學海無涯”的意思。更重要的是,通過訓練,學生積累了大量語言,他們思維的條理化、系統化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口語、習作的條理性也大大提高,語言也更加豐富、優美。
三、存同求異,力求多元
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容易使學生發現事物的共性、差異,從而更全面地看待問題,也容易使學生獨辟蹊徑,產生創造思維。教學《烏鴉喝水》一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假如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怎樣才能喝到水?”學生有的冥思苦想,有的仔細看圖,答案可以說五花八門,甚至還有不少奇思妙想。“那么,哪些辦法比較好,哪些辦法不太適用呢?”學生又爭相發言,對剛才的辦法逐一點評,只要言之有理的都獲得了同學們的熱烈掌聲。這樣的訓練使學生的思維越來越活躍,越來越敏捷,越來越有個性。
四、多讀、多說、多寫
多讀,能積累知識、拓寬視野;多說,能提高語言組織能力,使思維更敏捷、更富條理,使語言更貼切;多寫,則能讓人沉靜下來,苦苦思索,尋找最恰當的表達方式。它能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比較全面的訓練、提升,如用詞準確、語言優美、脈絡清晰、立意新穎等。
五、拓展教材,深度挖掘
《自己去吧》這篇文章簡單明了,似乎一般學生都能讀懂。可如果學生只停留在讀讀句子、了解大意的層面,那對課文的理解是非常膚淺的。于是,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鷹在學飛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呢?”學生思考片刻便舉起手來:“它可能從空中跌下來。”“它可能飛不起來。”“它可能受傷。”……我小結道:“是呀,小鷹學飛時可能會從空中跌下來,摔傷身子、折斷翅膀,可它們還是一次又一次地振動翅膀,終于沖向藍天。”學生屏息靜氣,被小鷹頑強拼搏的精神折服了。“那么,它們沖向藍天后會看到哪些美景呢?”“它們會看到遼闊的大海。”“它們會看到蒼翠的群山。”“它們會看到火紅的朝陽。”于是,在雄壯高亢的《鷹之歌》鋼琴曲中,我播放了“鷹擊長空”“翱翔大海”“奔向朝陽”“俯瞰群山”等撼人心魄的動人場景。學生的驚呼一浪高過一浪,這是對力量的傾慕,是對超越自我的禮贊,是對搏擊長空的崇尚。“那么,沖向藍天的小鷹會對媽媽說什么?”“謝謝您,是您讓我學會了飛翔。”“是您給了我鍛煉的機會。”“是您讓我獨立自主沖向了藍天。”水到渠成,不露人功斧鑿痕跡,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已大大超越了對文字表面的理解,顯得既有深意又有新意,而且一次又一次掀起情感波濤,完全走進了課文之中。
六、樹立志向,提高境界
“有志者,事竟成。”學生有了遠大志向,確立了奮斗目標,就會積極主動地采取多種途徑為著目標而努力,就會配合老師的各種訓練不斷磨礪自己、鞭策自己、提高自己,這樣的過程其實也是思維發展的過程。
總之,只要教師不斷努力,拓展學生思維的辦法就會越來越多,學生就會越來越敏捷,教師的工作就會越來越輕松,教師的心情也會越來越愉悅,教師的思維也會不斷發展。那時,你一定會說:“拓展思維,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