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 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不斷進行創新,以此來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并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學習更多的音樂文化。在小學音樂中進行創新教育還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基于此,針對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音樂;創新教育;策略
當前,在國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音樂教學是提升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不斷創新教學理念,為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營造更好的氛圍。
一、樹立正確的創新教學理念
教師不能只憑借以往的經驗去“應付”每一屆的學生。教師必須不斷學習,隨時關注教育改革的發展情況和新教育理論的出現,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并與自身的教學實際相結合,形成有針對性的全新的教育觀念,用于指導自身的教學工作。例如,長久以來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一味灌輸知識的教學方式往往大行其道。教師只注重將教材上相關的音樂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其牢牢記憶,或者將課本上要求學會的歌曲讓學生反反復復地唱,至于學生的音樂素養是否得到培養,音樂鑒賞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就不關注了。長此以往,學生僅僅是完成了課業考核要求,但是其音樂欣賞能力并沒有得到提高,美育也未能有效落實。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必須注意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實際,采取各種創新性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1]
二、利用樂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年紀較小,如果教師在課堂當中長時間地進行理論教學,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長此以往還會導致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下降,導致整節課的教學效率難以得到提升。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音樂教學器材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知識,欣賞更多的優美音樂。比如,學生往往對不同的樂器能夠發出不同的聲音感到好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多為學生展示一些樂器,如口琴、揚琴、手風琴、薩克斯、黑管、風笛等,有些是學生耳熟能詳的,他們往往會急于說出自己已知的知識;有些是學生一般見不到的,他們會感到很新奇,想要一探究竟。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再如,在學習大鼓、小鼓時,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架子鼓、小腰鼓、小軍鼓等,并讓學生進行實際的操作[2]。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操作樂器的空間,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作靈感,進而學生會更加深入地思考和了解音樂知識,激發學生的音樂創作靈感。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演示樂器的正確使用方式,并簡單地為學生演示幾個簡單的音符,然后鼓勵學生利用掌握的音符來敲擊,自己創作鼓曲。在創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錄音,并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聽,進而使學生明確自己在創作中的不足之處,并引導學生積極地學習、勇敢地創作。對一些在操作當中有天賦的學生,教師可以用這種培養方式來發揮學生的潛能,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增加課堂活動和學生展示的機會
音樂雖然在小學階段并不是一門主課,往往不會受到學校、教師、家長,甚至學生的重視。很多學生也僅僅將音樂視為一門可以放松自己的課。其實,音樂作為一門藝術課程,是落實學生美育的重要途徑。音樂課中同樣包含眾多的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要想學生在音樂課中不斷提升自身的修養,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愛上音樂課。其中,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堂活動是一種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小學生愛表現,喜歡展示自己的才能,以獲得同學們的羨慕。因此,教師應該利用這一點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在音樂課堂活動中展現自己的才華,獲得成功的愉悅感,不斷提高學習音樂的興趣。由此,學生會更加積極地學習音樂,提高對音樂的重視程度。例如,在課堂上,不單單能唱歌,還可以讓學生按照對歌曲的理解進行動作表演,或者編排音樂劇,將歌曲中的情境表現出來,深刻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歌唱比賽、舞蹈比賽、樂曲比賽等,吸引學生積極參與這些活動,掌握音樂技能,提升音樂素養,培養音樂品位。
總之,要想落實好小學音樂的創新教育,教師必須遵循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增加音樂活動,利用樂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樊志清.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大眾文藝,2021(10):205-206.
[2]孫廣秋.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1(4):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