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燕
摘 要:主要針對幼兒個體差異的重要性和影響因素,以此為切入點論述學前教學的不同策略,以此推動學前教育良性發展。
關鍵詞:學前教育;實施策略;差異性
在幼兒教育中,老師們往往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個別兒童的發展會與班上其他兒童在某一方面的發展存在一定的差異,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特殊教育,這就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采取差異化教學的方法。
一、差異教學的重要性
(一)體現了幼兒教育的價值取向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第一部分“總則”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由此可見,差異化教學的基本原則是關注兒童的個體差異,滿足兒童的個體需求,培養兒童各方面的能力。實施差異教學也是幼兒園深化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
(二)滿足了幼兒個性發展的內在需要
遺傳基因、所處的成長環境、父母的教養方式等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幼兒之間的差異性。每個人都有自然和社會的雙重屬性。在生理層面,個體之間首先是性別之間的差別,另外,由于神經活動強度、靈活性和平衡性的差異,個體的反應速度和靈敏度也存在差異。在社會層面,每個人會受到家庭和周圍環境的影響。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決定著每個人的發展方向。幼兒教育作為教育的初始階段,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尊重幼兒個性差異,發展幼兒個體獨特性,實施差異教學是教學工作的重點。
(三)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質量
幼兒園差異教學要求教師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即小組教學、分層教學或年齡組教學。實施差異分組能更好地發揮幼兒學習的自主性,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幫助幼兒探索自己的興趣領域,使自己的特長得到充分發揮。在差異教學環境中,教師要鼓勵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構思天馬行空的世界。另外注意加強幼兒的表達能力,使他們能夠大膽地描述自己的感受和經歷。
二、差異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全面了解,建立幼兒基本信息檔案
教師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多觀察、捕捉幼兒之間的差異,了解他們的內心需求。通過觀察,教師可以了解兒童的學習行為、學習態度、學習能力以及每個孩子的性格,判斷兒童性格是外向型還是內向型,并據此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教師利用觀察結果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使孩子在課堂學習中的內在需求得到滿足。教師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鼓勵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優勢,進而實現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比如,對一些表達能力較好的孩子,可以鼓勵他們去進行小主持口才課堂的培訓;對一些運動能力較強的孩子,可以多進行形體舞蹈方面的培養。
(二)根據差異,設定合理教學目標
一方面,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根據教學內容設定目標,目標必須分層,這樣不僅能發現孩子的差異,而且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教師在了解之后,應及時調整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孩子達到不同的目標,共同促進孩子學習能力的進步。例如,在開展“認識幾何圖形”這一活動時,教師應先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來了解幼兒之間所存在的差異性,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幼兒,就讓其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名稱和基本特征。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幼兒,則應要求其認識更多的幾何圖形,如長方形、球體、圓柱體,從而使不同層次幼兒都能夠更上一層樓,取得學習能力的進步。
(三)多元評價,建立有效反饋機制
缺乏反饋機制的教學是無效的,教師要注意在評價過程中關注兒童參與教學活動的情況。這樣能夠了解兒童在發展中的需求,以多種方式促進兒童的認知和成長,挖掘兒童的認知潛能。
1.評價內容的多樣化
首先,在幼兒發展方面,教師在評價中要關注幼兒生理、認知、興趣和情感等方面的發展。其次,在課程目標上,必須將課程目標納入幼兒園課程評價的內容,以確保教學目標的設定符合課程的發展。
2.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首先,評價的客觀性。教師必須真實地看待每個孩子在成長和發展中的表現,考慮到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才能使每個幼兒揚長避短,促進他們的進步。其次,評價的發展性。教師應該更加關注幼兒的可持續發展,教師要了解幼兒發展性評價的基本內容和方法,注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注意用開放式的答案來看待孩子的問題和答案,激發孩子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最后,評價的激勵性。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他們非常需要得到他人的認同以此獲得滿足感。因此,教師在評價活動中應采用鼓勵性評價,這樣也會獲得積極正面的反饋,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