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芳
摘 要: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局限于書本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沒有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充分結合,這就導致數學課堂枯燥無味,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結合教學事例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將數學生活化。
關鍵詞: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教育領域一直在不斷改革創新,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在不斷更新,教學手段也在不斷優化創新,大大提升了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實際效果。不過在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互結合方面,目前仍舊存在一些不足,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提高考試成績,更是為了讓學生學以致用,促進學生未來的發展和進步,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努力將數學生活化,
這樣既可以讓數學課堂更加生動,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
一、通過生活情境導入數學知識
小學生年紀較小,身心發育尚且不夠成熟,因此對數學問題的理解能力不足,很多小學生對數學問題感到陌生,在處理數學問題時常常陷入思維僵局,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降低了學習效率,同時也影響了學生的自信心。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教師可以通過生活情景導入數學知識。對于小學生而言,最熟知的事物就是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事物,如果教師能夠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引入數學課堂,那么就能夠起到化抽象為具體的作用,通過生活實際與數學知識的結合,可以將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便于學生理解知識。例如,在學習“可能性”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包括抽簽、擲骰子、剪刀石頭布、拋硬幣等,這些事物都是學生比較熟知的事物,通過這些生活情景,學生能夠更加順利地理解數學知識。再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時候,教師也可以首先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包括魔方、盒子、磚塊等,并且讓學生自己列舉出一些生活中的正方體和長方體,然后借助生活中的事物,為學生講解數學知識,讓學生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體積計算方法等。
二、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小學生思想不夠成熟,因此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學生感覺數學課堂過于枯燥乏味,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心有旁騖。另外,一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失去熱情,是因為數學知識理解難度較大,因此學生產生了畏難情緒,久而久之就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排斥情緒。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這樣一來,可以使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促使學生全身心融入課堂。同時將數學問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也能夠幫助學生順利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小數除法”的時候,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互結合,教師可以在上課時創設如下生活情境:“同學們,大家有誰喜歡跑步?”小學生天性愛動,教師這么問,學生會紛紛響應,然后教師繼續創設情境:“老師也喜歡跑步,老師用4周的時間跑了22.4千米,那么老師平均每周跑了多少千米?”這樣一來,學生的注意力會集中到課堂中,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跑步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將數學知識與跑步聯系起來,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新的知識。
三、總結
小學數學的學習難度較大,小學生由于缺乏學習興趣,再加上小學生年齡較小,學習能力尚且不夠成熟,因此就導致小學生學習效果參差不齊。對于小學生而言,接受知識的能力尚且有限,教師如果想要幫助學生順利接受新知識,就需要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使數學課堂更加生動,幫助學生順利學習數學知識。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是小學生最熟知的事物,如果教師能夠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互結合,就可以幫助小學生順利理解復雜的數學問題。本文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例,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將數學生活化,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張君.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初探[J].才智,2020(15):187.
[2]袁文虎.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2):193-194.
[3]谷員園.將數學生活化,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