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華
◆摘? 要:新時代的到來,國家對于教育行業的關注程度逐漸提升。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背景之下,各學科的教學模式都在發生更改。數學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面對這一狀況,提高學生的數學質量成為教師教學環節的重要難題之一。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之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利用先進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引入到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境;開展路徑
現階段的數學課堂上所開展的內容不僅是讓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掌握,更加強調的是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就是讓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教師在課堂之上可以利用生活情境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之中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性,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以此來改變學生對數學的枯燥印象,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生活情境的重要性
(一)啟發學生的認知
數學課堂之上引入生活情境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知曉數學并不是一門完全的抽象學科,而是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習數學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同時學生學好數學知識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課堂之上所呈現出的數學內容通過生活化情境加以展現,能夠啟發學生的認知,不脫離實際的生活。
(二)激發興趣
生活情境的開展會讓學生體會到數學這門學科的趣味性所在,數學本身就是與數字打交道。所以學生在傳統的課堂之上很可能對數學失去興趣,因為所出現的內容既枯燥又沒有趣味性,學生自己如果呈現出學不懂的狀態,很可能遇到一些困難。這個時候如果教師不加以引導,學生的數學之路就會越走越遠。因此生活化情境的出現可以將一些抽象性的問題變得簡單生動和形象,讓學生在生活情境的幫助之下加強對于數學這門學科的認知。學生只有產生好奇心,才會逐漸地加深對于數學的興趣。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開展路徑芻議
(一)激發學生積極性
數學課堂之上學生是主體,但傳統教學模式之中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內容產生的興趣不高,教育水平難以得到提升。為了改變現狀,就需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的過程之中借助生活情境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的內容,將所有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可以改變學生對于數學的認知。同時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之時從學生的身體以及心理特點出發,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比如說:教師在課堂之上引領著學生學習百以內的加減法這一內容之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之上進行回憶是否在超市之中購物買過東西。如果有這樣的情況之下,父母給你100塊錢讓你去超市買一些生活上的物品和自己所需的玩具。先買兩袋食鹽,每袋2元,再買醬油,一瓶10元。之后再買一些文具,花了35元,請問最后剩了多少錢呢?這些問題的出現就可以讓學生在本子上進行計算,而對于一些平時不喜歡計算的學生來說,他也會根據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學生逐漸的在運用分步計算的方式,將結果得以算出。并且教師在課堂之上公布正確答案生活情境的出現,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這門學科的趣味性、輕松性,而就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之下,學生的學習能力才會得到提升,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的深入。
(二)增強綜合能力
數學這門學科的實踐性比較強,也就是說學生只有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情況之下才有可能學好數學。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之中有些學生很難理解數學這門學科與生活之中有著什么樣的聯系,很難將這一知識進行應用,那么教師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開展一些生活實踐的鍛煉,將書上的內容轉變為學生生活中極為常見的情境,幫助學生更好的去掌握數學知識,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比如說:教師在課堂之上為學生講述多邊形內角和這一內容之時。傳統的課堂之上學生很可能不是特別的理解,教師就可以在引入生活情境教學的內容之后為了能夠加強學生的實踐教學,讓學生組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分成若干名學生。之后動手剪出幾個多邊形,用自己所擁有的工具進行測量,并且獲得多邊形的內角和。在讓學生進行實踐的過程之中,就會發現多邊形內角和的計算會有規律性,并且在實踐的過程之中可以得到不同的感悟。通過這些探究性的活動,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內容。
(三)引入課余作業
學生的數學成績想要提升,在課堂上的40分鐘是不夠用的,這就需要教師在課上充分利用時間的狀況之下,也需要在課后的學習過程之中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并且可以對于課上教師所講過的知識進行鞏固。換句話來說,也就是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之中引入生活情境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之中更加地輕松有效。
比如說:教師在課堂之上,引領著學生學習正方體這一內容之時,教師就會讓學生在家里找出兩個正方體,并且讓學生去觀察和思考正方形有什么樣的特點,你所找出來的正方形是不是符合課本之上正方形的實際特點。讓學生對知識進行實踐性的應用,這樣的作業內容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是十分的枯燥,并且還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對于知識的鞏固就達到了相應的標準,也能夠利用更多的時間加強學生對于數學內容的認知。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之上教師善于利用生活情境法進入生活中的實際內容,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以此來幫助學生找到數學的樂趣所在。生活情境內容的出現是教師教學環節的一項教學手段,教師在開展生活情境教學法的過程之中能夠讓學生更加輕松地掌握各項知識,以此來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付曉翠.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開展方法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254.
[2]余平.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開展方法探究[J].文理導航(中旬),2020(12):37+39.
[3]陸祖安.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開展分析[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