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潔 胡雷芳

本文系浙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20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課題立項項目“產教融合視域下基于OBE的跨境電商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課題編號:KT2020400)、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第七批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精準對接的跨境電商‘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題編號QJJGY0704)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OBE理念的跨境電商專業群課程地圖構建”(課題編號:QJ20190651)的階段性成果
摘 要:針對當前眾多高校培養跨境電商人才和企業需求存在較大差距的現狀,本文在分析高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現狀的基礎上,以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跨境電商“微專業”人才培養為實踐案例,論述錢江學院通過校企精準對接培養跨境電商“微專業”的培養模式,最后對于優化基于精準對接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提出一些思考,旨在為其他高校在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過程中如何與企業進行全方位精準對接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跨境電商;微專業;校企合作;精準對接
引言: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各地政府大力建設跨境產業園的相關背景下,跨境電商迎來了諸多機遇。2019年7月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強調支持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它是適應產業革命新趨勢、促進進出口穩中提質的重要舉措。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遭受打擊,但跨境電商逆勢增長。一方面,在當前國際形勢越發復雜嚴峻的形勢下,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為中國制造轉型升級、優質品牌出海和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新格局提供了良好契機。另一方面,高校大學每年都在源源不斷地向市場輸送“人才”,但企業又招不到合適的人才,跨境電商專業也沒有畢業生,基于校企精準對接的跨境電商“微專業”是一種值得探索的培養模式。
一、高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現狀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應用型高校也逐漸重視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剛開始很多高校在國際貿易、國際商務和電子商務等專業中開設了跨境電商相關課程,為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提供了有效鋪墊。2019年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分別列入《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和《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后,2020年3月在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中,跨境電子商務成為新設的51個專業之一,全國7所高校獲批開設該專業,其中浙江占3所,杭州就有2所,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就是其中一所,預計到2021年會有更多的高校申請開設跨境電子商務專業。
雖然每年有大量相關專業的應屆畢業生流入,但目前大學培養的跨境電商人才與企業需求還存在差距,跨境電商人才緊缺的現狀并沒有得到緩解,高校畢業生找工作難和跨境企業招人難的“兩難”狀況繼續存在。根據eBay官方在2020年年底的調研顯示,受訪eBay賣家企業有近萬的空缺崗位,高達80%的企業表示人才缺口源于企業發展和快速擴張,其中運營、品類開發和銷售營銷等崗位的跨境電商人才最為緊缺。為緩解人才緊缺問題,近年來幾個主流跨境電商平臺都陸續推出了阿里巴巴“百校千城-百萬英才”、Wish“星青年”、亞馬遜全球開店“101·時代青年計劃”和eBay“E青春”等高校人才培養項目。這些計劃都離不開政府、高校、企業和培訓機構的參與,尤其是高校的積極參與大大縮短了企業和高校的距離,但高校和企業精準對接的程度直接決定了實施的效果。
二、錢江學院跨境電商“微專業”培養模式
“微專業”是近幾年興起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從就業崗位和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通常采用快速、集中培養的方式,使學習者能夠快速達到某一領域的工作技能要求,使學習者快速就業,彌補大學專業設置與企業用人需求之間的匹配問題。雖然部分高校開設了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但需要三年到四年的培養周期,而且前期開設該專業的高校較少,所以通過跨境電商“微專業”快速培養跨境電商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仍然是一種較為有效的途徑。
1.錢江學院跨境電商“微專業”概況
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作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立足杭州,針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困境,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上先行先試,是國內第一家以跨境電商“微專業”形式培養跨境電商人才的高校,從2017年開始面向全院不同專業大三的學生進行招募,截止到2020年年底,已經招募了四期學員,學員來自經管類、理工類和外語類等專業,報名人數從最初的30多人到現在的100多人,每年報名人數都在逐年攀升,學生修滿規定學分可以獲得由錢江學院頒發的微專業證書。
2.錢江學院跨境電商“微專業”課程體系
基于跨境電商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特點,錢江學院跨境電商“微專業”構建了“2321”課程體系(如下表所示),該課程體系以2門基礎課、3門核心課、2門選修課和1門綜合實訓課程為主要框架。“微專業”的課程設置不僅結合了跨境電商企業的崗位需求,為學生的就業或者自主創業奠定基礎,同時也充分考慮不同專業學生的發展意愿,允許不同專業的學生根據發展方向在課程菜單上根據大框架進行選課,實現與學生原有專業進行充分的融合,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錢江學院跨境電商“微專業”的培養模式不僅打破了人才培養必須依托傳統專業或專業方向的限制,而且彌補了專業設置和企業用人需求之間的銜接問題,該模式也得到了眾多高校的認可和關注。
三、錢江學院基于校企精準對接培養跨境“微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路和舉措
針對跨境電商人才“一將難求”現象,如何更好地解決行業人才緊缺問題,政府、學校、企業、行業協會共同合作是解決行業人才的長久之計,錢江學院依托跨境電商“微專業”這個載體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近幾年,學院不斷與跨境電商平臺方、跨境電商服務商以及跨境電商相關企業開展深入合作,為跨境電商人才的校企精準對接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1.校企共同建設優質“微專業”課程
通過與跨境電商平臺和企業的合作,以跨境電商行業企業需求為標準,以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主線,將跨境電商“微專業”課程內容與企業項目有機結合,采取校企聯合開發課程,構建基于工作過程、培養崗位能力的創新課程體系,積極探索翻轉式、實戰化、項目制的課堂教學方式開展教學。以《跨境電商B2C平臺運營》這門課程為例,由于跨境電商B2C的平臺眾多,如果只是將每個平臺都只是做個簡單介紹,意義不大,效果也不好。為此,該課程的課程組老師采用“多條腿走路”的方式,通過與跨境企業的多方溝通和協商,針對不同的主流跨境電商B2C平臺的差異,與跨境電商平臺方和跨境電商相關企業聯合開發了基于不同平臺的跨境運營實驗班。開課前通過宣講和面試的方式篩選學生進入不同的班級,開課后由跨境電商企業提供賬號資源,大部分課時由企業講師進行授課,期末學生考核合格可以獲得相應的學分。對于有潛質并且今后有意愿從事跨境電商事業的學生,跨境企業還愿意加大投入培養力度,通過“加餐”的形式繼續為這些學生進行相關平臺運營的高階培訓,這樣如果學生進入跨境企業從事該平臺運營崗位的話,基本可以做到無縫對接。
一門課的課時總是比較有限的,為了提升學生的跨境電商技能,錢江學院已經連續三年聯合某平臺方和跨境電商服務商開展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校企聯合制定為期10周超過250學時的《跨境電商綜合實訓》的課程大綱,該實訓由平臺方提供賬號資源,由跨境電商服務商提供培訓師資和分銷資源,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授課模式,通過真實賬號和企業項目進課堂等多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鞏固理論知識,同時通過實戰掌握技能。今后,錢江學院還將不斷引入相關的跨境電商課程資源,課程大綱都是學校和企業討論后聯合開發,課程內容實戰性更強,同時允許學生以微專業的相近課程進行學分互換和“加餐”的方式學習更多的跨境電商技能,學生通過考核可以獲得證書和優先進入企業實習的機會。
2.建立“校企師資共享”的多元化師資團隊
跨境電商是個新興行業,為了解決師資力量不完善的問題,師資共享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解決途徑。目前跨境電商“微專業”教研室初步建立了一支跨專業、跨學科的跨境電商師資團隊,也聘請了一些企業講師和行業專家,一部分課程由自有教師完成授課,同時也鼓勵企業講師和行業專家以“企業精英進課堂”的形式為學生帶來專題講座和專題培訓。截至2020年年底,錢江學院已經聘請了將近二十位來自政府、行業和企業的跨境電商專家為特聘教授或是特聘講師,不間斷來學校為學生授課,同時也給跨境電商教研室的老師進行專業指導。
3.跨境電商雙選會精準對接就業
如果說校內培養還只是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第一步,那么實習和就業才是檢驗跨境人才培養是否有效的標準,除了錢江學院每年10月份都會組織面向在杭高校大學生的大型跨境電商專場招聘會,跨境電商“微專業”教研室也會組織“微專業”學員在每年5、6月份參加小規模的跨境電商企業實習就業雙選會,有些跨境企業每年都會來招聘人才,也有一些企業是前期就有參與“微專業”課程的教學,他們在課程培訓過程中就已經開始物色有潛質的苗子,一部分學生通過雙選會后,大三暑期就進入跨境企業見習,與企業建立了信任和情感,他們愿意大四階段繼續在企業實習。為了做好精準對接,學校允許這類學生提出申請,通過不少于2個月的跨境電商企業實訓抵扣《跨境電商綜合實訓》學分,再加上后續的企業實習環節,從前一年的暑假開始到畢業前,學生至少在跨境企業工作半年以上,畢業正式簽約的時候已經能夠獨當一面了。
四、錢江學院探索校企精準對接培養跨境電商人才的進一步思考
經過將近四年錢江學院跨境電商“微專業”的實踐和探索,錢江學院跨境電商人才模式得到社會和企業的認可,但仍然還有一些問題需要優化。
1.課程體系有待進一步優化
現有的跨境電商“微專業”課程體系基本涵蓋了跨境電商的核心課程,但還不夠完善,比如還沒有涉及海外營銷推廣和跨境直播方面的課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到網絡和資金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受到經驗和能力的制約。以海外營銷推廣為例,高效的海外營銷推廣需要實踐和經驗的不斷積累,根據某企業提供的數據,要想培養一個精通某個社交平臺營銷推廣的人才,至少要花費5萬美金甚至是更高的費用。今后學院會考慮采購海外營銷推廣的模擬軟件,通過軟件讓學生掌握一些海外營銷推廣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同時也希望通過和企業開展更精準的對接,借助企業的需求和資源開展相關人才的培養。
2.進一步增強校企精準對接的力度
跨境電商師資隊伍是決定人才培養效果的重要因素,現有師資能力有待提升,企業講師和校內師資的整合有待加強。今后跨境電商“微專業”在培養現有師資綜合素質能力水平基礎上,將重點打造相對穩定的企業師資團隊,今后力求每門跨境電商“微專業”的課程都要有跨境電商企業方的參與,通過校企合作,吸引更多優質企業講師和行業專家參與課程教學和實訓環節,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同時進一步加強校企精準對接的廣度和深度,通過英才班或者是實驗班的形式,與有實力的平臺方和跨境電商企業開展更多平臺的合作,企業方提供企業導師,從行業輔導、教材支撐體系到行業實踐和職場對接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深度合作,高校通過“微專業”這個載體為有志于從事跨境電商的學生搭建好平臺,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做好跨境電商人才的儲備。
3.重視與企業和學生的多向溝通
錢江學院跨境電商“微專業”對學生有一定學業管理機制,修滿規定學分可以獲得“微專業”證書,但在實施過程中出現較多問題,很多學生剛開始滿腔熱情來報名,后來由于各種原因中途退出了。通過對學生的跟蹤調查發現,有一些學生最開始報名跨境電商“微專業”還是有一定的盲目性,雖然報名初期會對報名學生進行宣講和引導,不建議學生盲目跟風報名,但有些學生沖著可以免費修讀“微專業”嘗試著報名參加,后來又由于預估不可能修滿規定學分就中途退出了,前兩期獲得微專業證書的學員比例在50%左右。今后如果要進一步提升精準對接的效果,就要增強和“微專業”學員的溝通,深入分析學生對跨境電商“微專業”的態度和影響學生“微專業”學習的因素,幫助學生做好學習規劃以及與跨境相關的職業規劃,同時完善跨境電商“微專業”的選拔和管理機制,讓更多的學生既能兼顧原專業的學習,又能從跨境電商“微專業”的學習中受益。最后也要做好對已經畢業的跨境電商“微專業”學生的就業質量跟蹤調查,及時了解已經畢業的學生在工作崗位上的表現,積極聽取學生和跨境企業對后續“微專業”建設的優化建議。
五、結束語
在短期內還沒有跨境電商專業畢業生的大背景下,跨境電商“微專業”通過一年半左右的系統培訓使學生快速掌握跨境電商相關領域的專業技能,對快速提升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數量是一種非常有益的探索,通過校企精準對接的模式,大大縮短了高校與企業的差距,是高校快速培養高質量跨境電商人才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金貴朝,溫懷德,黃玉峰.跨境電商“微專業”建設的實踐與探索——以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為例[J].電子商務,2018(08):91-92.
[2]劉曉,亓春霞,高騰飛.產教深度融合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對外經貿,2019(7):135-137.
作者簡介:林潔(1978.11- ),女,浙江永康人,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胡雷芳(1978.09- ),女,浙江慈溪人,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