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琴
◆摘? 要:全人教育目標提出之后,基礎教育中更加注重德育教育在各學科中的滲透,從而實現學生德育方面與知識層面的均衡發展。本文以高中英語為切入點,從該學科中德育因素的體現著手分析,對如何優化德育教育在該學科教學中的滲透效果展開討論,并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設計;德育教育
在基礎教育時段,德育教育逐漸成為教學重點之一,學科間所蘊含的德育因素具備非常緊密的聯系,其具備共同的德育發展需求,具備結構相似的學科綜合素養內容。以發展學生德育素養的培養要求為前提,各基礎教育學科的教學重點與層次以及教學板塊等都發生了更具科學規律性的變化。高中英語教學與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要求相關教育從事者對英語學科中體現的德育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在后續開展教學活動時,對教學目標的設定要爭取將學生德育素養培養和專業知識技能培訓放在同等位置,使兩者進行有效結合,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1高中英語學科中的德育因素
高中英語教材在設定時具有廣泛行性、生活性、時代性以及思想性等特點,旨在與學生的生活進行對接,與新課改下的人才培育任務一致,旨在突出“課程育人”的目標。對該階段教材進行深入分析,可以發現,在高中英語學科教學中會涉及許多不同主題,主要有名人傳記、社會交往、環保資源、民族文化、學習態度以及社會規則等不同層面的知識,這些內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某些德育因素,推動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與三觀,發展法治與政治意識,增強文化自信與民族自信,形成愛國主義精神等等,同時還對應了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例如個人發展中的四大準則,即“愛國”“敬業”“誠實”“友善”。在高中英語必修一《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一課引導學生通過了解歷史偉人事跡,發展自身的奉獻精神、奮斗精神,形成社會奉獻思維,即體現“敬業”價值觀;在必修二《Cultural relics》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我國一些著名的文化遺產,為其科普文化遺產傳承的歷史背景與過程,使學生形成文化自信與民族自信,形成“愛國”價值觀,等等。因此,高中英語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中存在的德育因素,并針對此展開教學設計,優化德育教育與學科教學的有效融合,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2優化德育教育在高中英語學科的滲透策略
在進行德育教育滲透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循其與學科教育融合的三原則,即潛移默化原則、循序漸進原則、目標細化原則。基于三大原則,結合教材內容中的德育因素,選用科學的教學方式,推動學科與德育教育發展取得雙贏。
2.1啟發式教學滲透法
啟發式教學手法是德育教學中效果較好的方式之一,其是以教師為主導,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方式,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帶動學生自行思考并自我啟發,能夠使學生自主進行學科知識與德育內容的關聯與深化,教學效果更佳,符合循序漸進原則。例如在高中英語必修2《Wildlife protection》一課教學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理解Daisy在夢中經歷的內容,通過其與小動物間的對話,通過設置問題“ Why are Tibetan antelopes endangered?”和“What measures should we take to protect wild animals?”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現階段自然環境、動物生存以及人類活動之間的關系,使其得到啟發,形成保護動物與環境的意識,實現核心價值觀中“文明”價值觀的傳遞,完成德育教育滲透。
2.2榜樣示范教學滲透法
借助名人形象對學生展開教學的方式在英語教學中出現頻率也很高,而德育教育在該教學方式下具有一定的滲透便利,教師可以借助名人榜樣所具備的優秀品質與精神對學生進行示范式教學,使學生德育素養得到發展,符合目標細化原則。例如在人教版必修四《Working the land》一課教學中,教材引用的是著名雜家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跡,英語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全文理解之后,讓學生思考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身上所具備的優秀品質,在“Since then, finding ways to grow more rice has been his life goal.”一句理解中,使學生明白克服困難、不屈不撓的精神;“Yuan Longping is now circulating his knowledge in India, Vietnam and many other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to increase their rice harvests。”一句中使學生明白無私奉獻精神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而“Thanks to his research, the UN has more tools in the battle to rid the world of hunger.”則使學生理解科學技術在國家富強任務中的關鍵作用。在課文教學結束之后,教師還可以引入其他名人事跡,加強學生對德育教學內容的生動化記憶。
2.3情感陶冶教學滲透法
情感陶冶教學法主要是借助一定的游戲化、生活化、情境化等方式,使學生沉浸在教學內容中,產生情感共鳴,實現德育教育,符合潛移默化原則。例如在高中英語必修一《Earthquakes》一課學習中,為學生播放相關紀錄影片,為學生創設地震后情境,“Soon after the quakes, the army sent 150,000 soldiers to Tangshan to help the rescue workers.”一句讓學生在自然災難面前看到國家力量與民眾團結力量,發展其“愛國”的核心價值觀;必修三《Healthy eating》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進行對接,掌握正確的飲食觀念,形成科學的生活態度,更加健康發展。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學科教育與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符合“全人教育”理念與現代化教育目標。高中英語教育者需要對學科中的德育因素進行清晰把控,基于此對學生展開德育教育滲透,在學生英語水平提升的同時,完善學生的德育素養,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小妹.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20(04):64-64.
[2]孫擁山.淺談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新東方英語:中英文版,2019(04):22-23.
[3]陳瑾.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探究[J].校園英語,2018(29):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