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軍鋒
摘要:數學作為中學教育的基礎學科,不僅能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理知識,也能使其思維呈現發散性和縝密性。但就農村的初中數學教學情況來看,其限于各種原因而致使部分學生存在學習能力弱、發展差的情況,導致班級里出現學困生。
關鍵詞:農村初中; 數學學困生; 轉化策略
顧名思義,學困生是指那些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其在思維、學習方法以及學習能力等方面都與其他學生存在較大的差距。這其中一部分原因固然是農村初中教學條件相對落后,學生也缺乏及時關注,導致其出現學習和成長中的問題。對此現階段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更新自身教學理念,根據實際情況來展開數學教學,并側重于對學困生的關注和指導,注重因材施教,在有效促進學困生轉化的基礎上提高班級整體的數學水平。
一、 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出現的原因
由于農村教學條件和學習思想的落后,大部分初中生認識不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缺乏高效學習方法,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容易退縮,長期形成學習困難的情況,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首先,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學習參與度不高,對數學學習存在心理上的抗拒。同時由于數學知識相對枯燥乏味,難度較大,學生在學習上本來就存在一定難度,比較容易退縮和逃避,遺留下較多學習問題。其次,農村初中生存在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自卑,在學習和表達方面缺乏自信,也恥于向教師或者其他學生提問,加上其本身數學知識基礎較為薄弱,因此在學習時非常容易陷入困境,這是導致學困生出現的直接原因。此外,教師對學困生缺乏及時關注也是學困生學習能力日益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當前初中各個學科教師在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是比較欣賞學習較好的學生,常常給其指導與其討論,非常容易忽略對學困生的關注。而這種現象讓學困生感到不被理解和關注,極其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和自信,也可能會對教師產生意見,在交流時也容易產生隔閡,這并不利于師生之間的課堂交流和學習。
二、 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一)融入趣味教學素材
學生學習需要一定的原動力,而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思考和不斷深入學習的不竭動力。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依據教材內容來融合一些趣味性素材,引導學生根據素材從其數理性進行思考和討論,并注重由簡及難地導入課堂內容,在激發其學習熱情的基礎上提高其課堂學習的參與度。
如在《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一課教學時,在課前教師可結合學生熟悉的素材來導入課堂內容,并注意設置有層次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深度學習,要側重于推進學困生學習進度。在上課時教師可先提出最為簡單的問題來導入知識點,如大家能想到什么能表征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學生會給出一系列答案,如兩條鐵軌、書本兩邊、墻的兩邊等。對此教師要重點關注學困生,注重讓其說出一些其他的答案,如筆直的路的兩邊等。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繼續詢問學生,這些情況下的直線都有什么共性,思維敏捷的學生會立即給出答案——在同一個平面內。一些學困生也會產生“如果不在同一平面內呢?”的問題對此教師要讓學生將問題都表達出來,然后將不同的問題給學生進行劃分,結合直線的位置關系,從平面內到平面外、從平行到相交再到垂直等,給學生整理一個清晰的思路,并鼓勵學困生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要做出進一步的回答,以此來提高學困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素材來引導學生思考和學習,并重點關注學困生,能有效提高其課堂學習積極性。
(二)開展數學競賽
農村初中數學教學存在一個很大的弱項就是缺乏競爭意識,再加上學校也不經常組織數學考試,因此大部分學生都缺乏對自身學習情況的了解,在期中或期末考試中暴露出問題后,就容易影響其學習自信。針對這個問題,現階段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組織學生進行數學競賽,并從學困生學習情況出發,由簡及難地給出數學習題,讓其切實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水平和學習問題,教師要及時幫其解決問題并進行鼓勵,以增強學困生的學習自信。
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組和一次函數》一課教學時,在上課前教師要從班級學生的整體數學水平出發對其學習情況作大致的了解,并結合教材內容從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析、與一次函數的聯系、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設立條件等方面來設計習題。在上課時,教師可采用分層教學法先將數學能力不同的學生分為優等生和學困生兩組,給予兩組學生難度不同的習題,依據由簡到難的次序給學生呈現習題,然后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進行解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記錄自己不會的習題或者不理解的問題,以便最后給學生進行全面講解。在閱卷時,針對學困生的試卷,教師要注意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從數學的角度來引導學生理解和對其進行鼓勵。如有的學生列出了二元一次方程組,但在解析時發生了錯誤,因此教師可表揚其對題目的認識和條件判斷的準確性,并依此給其滲透如何解析等,在增強學生學習自信的基礎上讓其學習解析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展開數學競賽,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學困生的出現是由多種原因形成的,對學生本身的學習和成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認識學困生的成因,并從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出發制定學困生的轉化策略,及時地關注學生,適時地給出相應的指導,在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基礎上提高其數學水平,進而也能促進班級整體的數學水平提升。
參考文獻:
[1] 覃美娟.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有效轉化的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2019(42):233.
[2] 黃永高.淺談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學周刊,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