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元偉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最大化的落實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如何提高教學效率一直是很多小學數學關注和研究的焦點,有效應用數學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和數學課程的特點,研究如何使用適當的方法提高小學數學的教育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效果
數學知識在小學階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學生年齡較小,缺乏學習和生活經驗,思維方式比較直接,很容易引起數學學習上的困惑,感覺數學學習比較困難,害怕學習。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課程,數學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重要學科之一,數學課程貫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小學數學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探索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啟發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是很重要的。在數學學習這個階段,教師應該積極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有效的數學課堂,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
一、小學數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已經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但在具體的課程教學方式、課程實況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著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有效實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效率低下。許多教師教育觀念受于傳統思維影響嚴重,在教育中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強調成績,忽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不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這種現象反映在教育實踐中,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記住數學公式,但很難靈活運用和融合,學生往往不太了解。二是教師的授課方式過于單一,落后。教師在課堂上一味的向學生講解基礎知識和理論,讓學生進行反復計算記憶,這種題海戰術,只能逐漸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來越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率。
二、實施小學數學課程的有效教學策略
(一)增加趣味練習內容
數學課的學習不僅僅是理論和公式的學習,還包括豐富的實踐內容,以趣味的教學方式運用,激發學生的實踐熱情,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對學生的綜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素質教育下,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學會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不能再是課程的主導者,而是課程活動的組織者。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實踐教學,挖掘教材內容中學生可以進行實際操作的元素,科學組織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通過努力構建輕松和諧的數學課堂,讓學生放松,使得學生的學習更加愉快。
例如,在教學《圖形變化和確定位置》這一課程內容時,在具體的教學活動設計中,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以自己的位置為例,隨機設定一個人為原點,讓其他學生分別說明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在學生逐漸熟悉這個過程后,教師可以引進新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學習相應的圖形、位置等知識。同時,教師也要注意,不要讓學生只是單一的學習理論,而是應結合教育內容,讓學生嘗試自己制作學校校園平面圖,以操場旗桿為中心,指導學生結合比例尺等內容,把教學樓、圖書館、操場等位置移到白紙上。讓學生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標準,但要注意適當調整相應的紙張尺寸。通過自主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可以在操作過程中,更加形象地了解比例尺的實際運用,同時進行位置方向的有效學習,加深學生對學習的印象。
(二)創新微課教學運用
微課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以視頻為載體的教學形式。在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難以長期集中,如果教師一味放任其發展,極容易影響課程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制作興趣微課,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創造愉快的課程教學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這一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提前預習,通過微課的制作將學生引入有趣的學習視頻觀看。上課時,教師可以引進圓柱形外包裝,如薯片盒等,用剪刀沿邊線剪輯,打開后顯示為短矩形的短視頻。接下來,視頻的結尾給學生安排相應的任務,讓學生可以在家里找到一個有側面標簽的圓筒包裝罐進行剪切,看看切割的圓筒側面圖案是否也是矩形的。鼓勵學生把自己剪下來的包裝紙拿到課堂上,與其他同學溝通。以微課的前置教學,讓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體驗對課堂學習產生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創建趣味問題情境
在數學教育中,教師應學會在充分把握教育進度、教育目標的基礎上,積極重視問題情境設置,激發學生的知識欲望,讓學生逐漸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不僅是課程改革深化發展的需求,也是學生課程學習的需要。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這一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進行知識討論。在團隊活動中,教師可以給每個團隊分配幾個一平方厘米的小方塊,然后給學生提供不同大小的方框,讓學生嘗試用手中的小方塊填充方框,看看需要多少小方塊?根據學生對面積的實際了解,分組輔導學生考慮矩形面積應該如何計算?在學生進行完各自的探索活動后,帶領學生回顧剛才的探索過程,分析發現的問題:矩形面積與其長寬有關嗎?有什么關系呢?從初步探索實踐中,能否分析矩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引導學生通過與團隊進行深入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始終堅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探索適合學生、符合學科特點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為每一位學生帶來好處。
參考文獻:
[1]徐云.談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程[J].新課程(下),2017(10):78.
[2]李會廣.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5(2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