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熹
摘 要: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新型語言教學方式,能夠有效解決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文章從豐富閱讀教學體系、改善閱讀課堂教學、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三個方面簡述群文閱讀教學的價值,從轉變群文閱讀的教學理念、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兩方面探討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并提出語言群文閱讀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語文教學;群文閱讀;教學探索;價值;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9-0080-02
新課標明確提出教師要把握語文的學科特點,通過充滿活力且開放的課堂實施教學,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想要實現該目標,就需要放寬、放大學生的語文知識的學習范圍,并與各個學科進行整合,通過互聯網的運用,促進學生閱讀興趣的提高,從而使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得到有效提升。群文閱讀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而且能為學生提供更具開放性的議題,使閱讀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一、群文閱讀教學的價值
1.豐富閱讀教學體系
與傳統的單篇閱讀形式相比,群文閱讀方式可以有效彌補閱讀中的不足,并為閱讀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想要形成完善、科學的閱讀體系,不僅要開展單篇閱讀,還需注重整本閱讀與群文閱讀。單篇閱讀通常講究精講精練,但閱讀量不足;整本閱讀提高了閱讀量,但閱讀時間明顯較長,學生能否按時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能否提高閱讀興趣,這都是教師無法了解的,自然會對閱讀質量造成不利影響。群文閱讀的實施,能夠有效彌補單篇與整本閱讀的不足,從而完善閱讀教學體系。
2.改善閱讀課堂教學
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新型語言教學方式,能夠有效解決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將群文閱讀整合至語文課堂能有效彌補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首先,群文閱讀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在不斷的閱讀中學會閱讀。其次,該教學模式有效改變了語文教師在具體教學中的角色,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既不多說,也不提過于精細的問題。最后,群文閱讀使學生不僅能在課堂上學習知識,而且能在課外獲得更多有價值的內容。因此,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不僅優化了傳統教學模式,而且解決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使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3.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群文閱讀的實施,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及閱讀速度,還能使學生形成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并構建自身的閱讀思維。學生在形成閱讀習慣的同時,能夠掌握祖國語言及其運用規律,形成個體言語經驗。群文閱讀所產生的影響并不是暫時的,學生在大量閱讀后,可以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理解和借鑒不同民族和地區的文化,拓展文化視野,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二、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1.轉變群文閱讀的教學理念
傳統的閱讀教學主要是根據某個單篇文本來實施教學的,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自主進行知識構建的機會,這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習慣。開展群文閱讀,能夠有效解決該類問題,學生經過多文本互動與自主閱讀,能更好地構建學習體系。群文閱讀不僅能凸顯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還能深化學生對更多知識的理解,在學生形成閱讀動力的同時,提升語文核心素養。因此,語文教師要深入了解群文閱讀的理念,準確掌握群文閱讀的內涵特征、執行環節、組織形式,以促使群文閱讀高效應用到語文閱讀教學中,并充分發揮其作用。
2.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
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能使教師對全部教學過程實施統籌,制定群文閱讀的教學目標需注意以下幾點。(1)主題內在的規定性,也就是教師經過整合,想要實現怎樣的教學目標。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需注重描述的清晰性,以組織活動的方法,促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能力。(2)教師要整合教學目標,分析學習內容,把學習的內容放在學科體系當中進行縱向與橫向的比較,并通過完整的知識體系,發揮其教學價值,以實現精準的教學目標。(3)根據新課標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制定教學目標。語文教師要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以確保教學目標更具針對性,并達到良好效果。
三、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注重議題滲透
群文閱讀能否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影響。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以合適的方式導入,引出議題,以調動學生對閱讀內容的好奇心,從而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思考與探究議題,并對閱讀產生興趣。實際上,群文閱讀就是為學生創設相應的閱讀情境,以虛擬的行為、優美的語言、新奇的游戲等,促使學生深刻融入課堂。例如,在《“以小見大”的兄弟姊妹》教學中,教師可將不同名人對于“以小見大”的理解作為教學導入點,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還能使學生充分理解與掌握“以小見大”的含義,并引出本節課的教學議題。
2.注重靜讀文本
語文群文閱讀可以使學生成為思考者、閱讀者。語文教師需指導學生學會默讀、略讀、瀏覽、跳讀等相關閱讀方法,在閱讀過程中一邊讀,一邊思考,并做出批注,以找到文章中的關鍵信息,從而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群文閱讀教學前期,如果教學條件允許,語文教師可將資料提前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課下進行閱讀。課下的時間比較充足,學生能夠有充足的思考時間,以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教師要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從而使學生能夠在集體環境中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閱讀。
3.注重集體建構
集體建構通常指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需注重個人智慧的充分發揮,通過討論與交流實現知識共享、知識內化、知識鞏固。集體建構中,語文教師主要扮演教學引導者的角色,并從傳統的單向輸入逐漸轉變成師生之間共同參與。對于相同的文本而言,受生活經驗與認知水平的影響,不同學生對議題及文本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傾聽其他同學的意見,并理解差異,使學生對議題具有更加立體且全面的認識。例如,教師可通過小組內部交流、同桌交流、組間交流、全班交流、師生交流、舉辦辯論賽等方式,促進集體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