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錦芳
摘要: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具有人文性的特征,學好語文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教師要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對學生進行教學,幫助他們形成語文核心素養,全面健康發展。在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其他科目,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滲透策略
所謂的核心素養說的就是社會適應能力和終身學習意識,不同學科有著不同的核心素養追求。語文教育需要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使學生能夠愛上母語,正確使用漢語文字和語感能力,用活躍的思維發展我國的文化,提升學生審美能力。教師需要深入研究教材,根據學生情況調整教學方法,體現語文教育的綜合性、思想性、人文性、工具性特征。
1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教育工作者應該從核心素養本身入手,理清小學語文學科基本素養的內涵。一般情況下,只有最基礎、最關鍵、最普遍,同時也是最本質的素養才能稱之為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同既定的素質,以及通用的能力都有不同之處,呈現出一種動態的,能夠不斷增長、豐富,并且優化的教育和學習立體式的素養。核心素養的含義一方面強調知識與能力,另一方面強調態度的重要性,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復雜的結構。從小學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角度來看,專家學者給予了一個有概括性的定義,涉及到了兒童在學習語言的時候,表現出來的一種相對比較穩定、比較基礎,同時也比較主要的語言素養還有思維素養,有時還包括一定的審美素養和人文素養,這些都包含在學生必備的基礎知識當中,比如說語言、文學、文化,從而使得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提升。
2小學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教育需要教師改變教學理念,摒棄傳統教學方法。在當今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教育背景下,教師要充分保障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發展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讓語文教學和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認知水平與學習能力結合到一起,賦予語文教育更多趣味性。在新穎的教學模式下,為學生帶去更新鮮的學習感受,更好地落實因材施教目標,讓有著不同語文素養和學習能力的學生可以在系統學習中獲得成長,開拓學生視野,使學生能夠深入探索、合作學習、獨立思考,掌握語文學習技巧與方法。
3關于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滲透”教育分析
3.1立足課本,轉變教學理念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教授語文早已不只是局限于學生能夠認識、書寫漢字,進行閱讀和寫作這些基礎的目標,而是應該在課堂上充分把自己的情感融入進去,使得語文課堂能夠更加具有人文特色。當教師教授學生識字時,可以先給學生講解一些有關漢字的小故事,比如,漢字是怎樣發展的,是如何從甲骨文逐漸演變到我們今天所使用的簡體漢字的,帶領學生感受漢字所能帶來的文化魅力,提高學生學習漢字的熱情,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提升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僅如此,在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出現的課文,都是經過專家學者們精心挑選出來的,能夠給學生傳遞很高的文化價值,以及豐富的思想內涵,教師在講解課文時,不應該把所有時間還有精力放在講解語言知識方面,而是應該先引導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并且要求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帶入自己的情感去閱讀,盡可能的去感悟作者索要表達的含義,讓自己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樣才能對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的更加透徹,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舉個例子,當課文內容涉及一些革命先輩的英勇故事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理解革命先驅為了保家衛國那種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精神和決心,幫助學生樹立愛國主義情懷,也能夠讓學生了解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其實是由無數先輩通過流血犧牲換來的,應該格外珍惜。
3.2教師發揮指導作用
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的文章都是精品,對學生們語言邏輯、語感的形成而言大有助益。為了全面地落實“核心素養”,教師必須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理解的文章進行教學方案的優化設計,保證教學的主要內容符合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規律,順勢增強他們深層次閱讀理解的自信心,更好地實現語言建構和語言運用。比如,學習《烏鴉喝水》這篇寓言故事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精彩的導入教學,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創設故事情境,使學生在寬松、平等、民主的氛圍里一邊感悟一邊積累,進一步提升語文的核心素養。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動畫視頻,學生直接觀看“烏鴉喝水”的過程,對小烏鴉的“聰明機智”感到佩服,并且產生“烏鴉喝水”原理的研究意識。深入的分析課文,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教育他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即為成功的語文教學。
3.3在教學工作中實現自主學習
要想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核心素養,教師不僅要做好自己的份內工作,同時也要在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自學思想培養,以自主學習為前提,加強自身教育水平的提升。同時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所做到的不足之處進行總結以及分析,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進行學習,掌握相應的教學技能,促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升自身核心素養。另一方面,教師可通過對自主學習技能的掌握以及流程的總結,將其引導至學生的教學過程中,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模仿教師的自主學習,提升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比如,在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第13節《精衛填海》的學習過程中,在具體的教學之前,教師要做好相關知識的了解以及學習,通過對整篇課文進行網絡查詢以及自我分析總結,以此加強自身核心能力。通過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再進行學生的教學指導,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地掌握和理解這篇課文的內容,使學生學會欣賞寓言神話故事的魅力,以此展現教師的核心素養的有效性。
3.4科技教學,拓展手段
互聯網迅速發展,關聯著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教育行業也需要改革創新,運用互聯網豐富教學活動。運用互聯網教學,可以將平面的知識通過多媒體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吸引學生的目光。互聯網還有助于學生在課下進行有關教育內容的搜索和學習,結合教師總結的知識點,豐富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成績。學生自己通過互聯網搜索和學習的過程也是自主學習的體現,為此,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教學時的內容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在最后可以設置一點懸念,讓學生課后自己去主動解決這個懸念,這也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方式。教師要鼓勵學生在互聯網中搜索知識,對于學生搜索的結果給予肯定,提升學生自信心。但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學生過度沉迷網絡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教師要監督學生,提醒學生對互聯網的應用應該是關于學習的,不要玩太多游戲。合理運用互聯網進行學習,對教師的教學活動也有一定的幫助,能夠減少教師工作量,提高學生理解能力、表達能力、自主探究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5重視課堂審美教育
教師不妨采用鑒賞的方式,使學生對“美”有不一樣的理解,拓展課堂教學的同時提供豐富的課外資源,開闊學生視野范圍,也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學習《春》時,先讓學生初讀回答問題:“春天有什么特征?”再讓學生說一說他所認識的春天,既鑒賞了主要的課文內容,又讓學生對探索春天奧秘的興趣越來越濃。如果條件允許,可帶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鑒賞優秀文章變成感悟自然之美,對于他們而言這樣的學習更有挑戰性。教師必須提供多樣化的鑒賞方式,來提升學生們的審美能力,要使學生熟練掌握優秀文章的寫作技巧,練習仿寫、改寫、讀后感等,自行搜集課外資料,進而實現有效學習,他們的“核心素養”全面發展,一定能在個性化成長的道路上走的一帆風順。
4結束語
對于小學生來說,樹立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非常關鍵的,這是小學階段一定要培養并且樹立起來的品質及關鍵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好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李容.培育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創新實踐的策略研究[J].進展:教學與科研,2020(5):80-81.
[2]崔振紅.基于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導向的閱讀課堂教學--淺談低年級閱讀教學實踐課[J].基礎教育論壇,2020,000(008):P.44-45.
[3]馬延武.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在課堂綜合實踐教學探討[C]//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南昌會場)論文集(四).2020.
[4]王愛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語文核心素養初探[J].讀寫算,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