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梅
摘 要: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要想真正實現減負提質,就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提升自身教學水平,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鑒于此,本文基于高年級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研究中,通過自己實踐教學經驗和感悟上,談論自己的教學看法,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參考性教學價值。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目標;趣味教學;情境問題
從新課標改革的實施以來,小學數學的課堂就有了很大的變化,其中高效與減負是最近幾年來呼聲較多的內容,所以教學課堂任重道遠,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與思考。通過不懈的努力,小學數學教學狀況有了一定的改觀,其結果也受到了學生與家長的認可,所以推進素質教育注重課堂的有趣性和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老師要注重學生的差異性,從而不斷地優化自己的教學,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為此,本文將基于高年級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研究為題,通過設計課堂目標、設計趣味教學、設計情境問題的三個方面研究,希望能夠為大家帶來參考性教學價值。
一、設計課堂目標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課堂目標的設計,過于主觀化,憑借自己的教學大綱和教學節奏設計不同數學課程的教學目標,但是這樣的目標設計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一旦教師判斷失誤,很容易造成過高、過低的目標出現,過高的目標,將會為學生帶來學習壓力,過低的目標,將會浪費課堂有限課時,最終還是會導致課堂教學的低效化,無法真正實現促進學生各項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為此,教師應該建立人本教學觀,根據學生學習實際情況設計教學目標,如:掌握不同學生學習之間的差異、了解不同學生學習的喜好、知道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這樣才能助力教師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其次,教師還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度研究和把握,能夠根據學生最近發展區,對教材內容進行再度加工,以此實現符合教材編者的教育述求,也符合學生學習的具體學習情況,兩者結合下,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目標的科學設計,從而助力教師提出服務目標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例如,設計《分數的再認識》一課上,教學目標:1.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體會標準不同,分數表示的意義也不同。2.在具體操作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數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3.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教學重點:理解整體“1”,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學習難點:體會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這樣詳實化、科學化、層次化的教學目標上,將會為教之有效、學之高效的課堂實現做到根本性保證。
二、設計趣味教學
小學生天生好動不好靜,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有著隨機性學習表現,對課外事物特別感興趣,容易分散學生學習注意力,這為教師的組織教學帶了一個障礙,也為小學數學教師實現高效課堂提出了挑戰。為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學習的認知特點和學習參與興趣,設計趣味化教學過程,以趣味化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過程的持久性,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為高效課堂的實現打下基礎。例如,在教學《軸對稱的再認識》一課上,其目的促使學生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意義和特征,能夠判斷軸對稱圖形,且能夠熟練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為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生活經驗上,收集學生相關的生活物體,其中有的物體有著對稱現象,有的沒有。然后教師在課堂中組織學生進行比一比活動,看一看誰能夠找到含有對稱圖形的多。這個過程中將會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勝心,進而在導入新課程中結合圖文并茂教學過程中,學生將會有了更強的學習動力去完善自己的不足,以此再下一次課程中獲得更好地比賽名次,從而也將助力教師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設計情境問題
問題是小學數學課堂組織教學重要手段,也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也是的重要方式之一,當教師提出有效問題,促進學生都能夠積極踴躍的回答。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學習氛圍,還能夠助力教師更好地發現學生學習對數學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進而提出更加有效的教學問題,實現科學化、正確化的引導,但是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較低、學習具有隨機性,單一化提出教學問題,無法真正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回答,為此,教師可以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設計情境化問題,以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注意力和回答主動性,這樣將會大大提高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促使課堂教學能夠順利進行。例如,在教學《圖形中的規律》一課上,是數學好玩章節的知識點,其教學目的:在生活和數學中,存在著大量的有規律的事物,以及事物變化趨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沒有現成的固定的方法,更多的是要通過探索、歸納、猜想、解釋、驗證得到結果。為此,教師應該在這個過程中為學生設計情境活動,以“擺三角形”和“點陣中的規律”兩個探索活動為基礎,促使教師引導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思想、鍛煉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師從呈現一個生動的情景中,促使學生找出圖形的變化規律,并設計問題按照由淺到深的方式,以此促使學生知識得到進一步,也推動學生在教師問題的驅動中,提高自己觀察、推理和想象及歸納概括的能力。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開展,以同組異質、分組同質的方式,展開合作學習,這樣不僅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還能夠產生小組之間具有良性競爭氛圍,從而更好地助力教師教學引導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高年級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研究為題,通過設計課堂目標、設計趣味教學、設計情境問題的三個方面研究,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還能夠改善傳統教學的不足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學習反饋上,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過程,提高自己教學的針對性,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促進學生各項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史海浪.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建模思想的應用分析[J].情感讀本,2018(36):31.
[2]徐春艷.如何開展小學數學的情境教學[J].吉林教育,2018(36):90.
[3]王瑋瑋.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8(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