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言
摘 要:英語主要涉及閱讀、寫作、單詞、語法等多樣化的內容,不僅夯實了學生的文化基礎,而且促進學生思維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得到同時的提升,強化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近年來,初中英語教師以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給予他們更多自主閱讀的機會,讓學生自主分析文章中所涉及的知識點,認識到文章中所展現出的思想情感,自主了解每一篇文章所表現出的中心思想。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英語;閱讀能力;培養方法
一、引言
以新課改為基礎,英語教師創新閱讀課堂教學的實施模式,帶入一些與教學相關的閱讀資料,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相關的內容,使學生獲得更多自主閱讀的機會,養成自主閱讀英語文章內容的習慣,擁有自主閱讀英語文章內容的技能,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閱讀能力。
二、初中英語教學當前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過于看重成績,采用題海戰術
有些初中教師認為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是當前課堂教學的主體任務,也是當前評價學生學習好壞的唯一標準,一直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評價學生,卻忽視了他們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有些初中英語教師采用題海戰術,認為只有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題型,才能真正提升他們的英語成績,卻沒有給予他們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面臨沉重的學業負擔下逐步喪失了自主閱讀的興趣,沒有時間自主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
(二)閱讀流于形式,未能引發學生的思考
有些初中英語教師認識到自主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在課堂上積極舉辦自主閱讀教學活動,卻沒有真正落實教學活動的舉辦效果,將自主閱讀活動流于表面形式,未能真正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有些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自主閱讀活動當中,只是為了完成閱讀任務而參與活動,卻沒有形成理智的思考,未能從活動中自主收獲到閱讀的經驗,無法形成邏輯性的閱讀思維。
(三)學習方式過于呆板,喪失閱讀興趣
部分初中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的限制,持續采用較為陳舊的教學方式,以呆板的教學形式講解閱讀的內容,卻沒有給予學生自主閱讀的機會,使學生沒有自主思考文章的內容,以刻板的學習方法理解文章的重點內容,卻沒有深刻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同時,有的學生受到教師的影響,只采用過于呆板的閱讀方式,以單詞查找、段落分析、整體閱讀等學習方式閱讀文章的內容,卻忽視了文章的整體脈絡,忽略了文章背后所蘊含的深刻內涵,進而促使學生逐步喪失了自主閱讀的興趣,降低了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四)未能掌握正確方法,限制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有的學生雖然想要自主閱讀文章,卻沒有掌握到正確的自主閱讀方法,未能真正投入自主閱讀當中,這造成學生可能出現一些錯誤的閱讀習慣,限制了他們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部分學生每天只是為了完成自主閱讀任務而閱讀,卻未能關注到自我閱讀的效果和質量,單純地一字一句地進行自主閱讀,沒有關注到這個單詞在整體文章所體現出的重要價值,甚至在理解上并不完全,曲解了文章的意思。
三、培養學生英語自主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一)滿足新課標要求,提升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有助于滿足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符合當前時代發展的需求,促使學生擁有較高的獨立學習能力,促進他們閱讀能力的提升。教育部改革新課程改革的內容,大力倡導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要求他們逐步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學生能自主探究文章的主旨思想,自主分析文章的內容,深刻理解文章背后所蘊藏的感情。學生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號召,自主閱讀文章的材料內容,自主分析和判斷文章的內容,分析文章所涉及的單詞、思想與內容,從不同角度分析材料的內容,加深對閱讀內容的感悟。
(二)促進學生自主閱讀,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有助于促進他們投入自主閱讀當中,強化他們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閱讀文章能力,積極積累文章的好詞好句,自主敘述出文章的內容,說出文章的主旨思想,逐步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擁有較高的思維能力。同時,學生擁有良好的自主閱讀能力,可以更好地思考文章的閱讀內容,主動思考與文章相關的問題,獨立思考出問題的答案,逐步形成較高的思維能力。
(三)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有助于拓寬他們的閱讀視野,使學生接觸到更多的文章內容,獲取到更多的英語閱讀信息,從大量的文章中吸收到閱讀內容的知識。同時,學生在形成較高自主閱讀能力的同時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閱讀到更多的英語文章,給自己輸入更多的英語語言信息內容,在廣泛閱讀中加深對語言文字信息的理解,形成較高的閱讀理解能力。
四、結束語
英語的學習需要經過學生的日積月累,成為教師教學需要思考的主要問題。初中英語教師積極探索閱讀教學的形式,在教學的同時注重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形成較高的自主閱讀意識,主動研究文章的主旨內容,明確文章的中心思想,快速找尋到文章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王玉梅.新課改下提高初中學生英語自主閱讀能力的方法探究[J].速讀,2016(10).
[2]周海英.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自主閱讀模式的研究探微[J].新課程,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