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必光
摘 要:誦讀經典不僅有助于傳承傳統文化,對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有著積極的意義。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可以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拓展學生知識面,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表達能力,而且能夠激發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熱愛與自信,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核心素養;誦讀經典
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底蘊,經典是文化中的精粹。中華民族歷經滄桑依然屹立在東方,倚仗的就是中華經典文化。學過都德的《最后一課》,讀過以色列建國史,就會明白“文化在國家存民族興”的道理。誦讀經典,無疑是傳承國學、復興中華的有效途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既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處世之道,又有“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為人之道。中學時期正是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階段,誦讀經典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并熟讀經典作品,結合作品內容來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和語文綜合能力。
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由于時空的距離,造成其對傳統文化的疏離,以至于產生畏懼,這就需要教師的多方引導。這其中,誦讀是一種極好的方法。
一、 營造誦讀氛圍,感受經典魅力
學校是學生學習最有效的場所,所以要在校園中為學生營造誦讀的氛圍,讓他們時時、處處感受經典的魅力,這不僅需要學生的努力,更需要教師參與其中。一般而言,學校的課程設置都會安排早讀時間,這是語文科教師必須重視的“陣地”,不能讓它流于形式。除了教材所選的名篇名句,集備組要優選晨讀材料,按月按周分主題印發給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也可以在本班培養領讀員,或者學生放聲自讀,方式不拘,內容有限制,讓學生充分利用清晨時光進行經典誦讀。選材可以是上古《詩經》,漢賦,唐詩,宋詞……也可以是近現代名篇,最好配合單元教學要求設計選材角度。為了激發學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要融入晨讀材料的簡要解讀和情境運用。經典獨有的語言節奏一旦進入學生的大腦,語言系統隨之進行調整,學習潛能就會被喚醒,形成一種良性循環,誦讀的效率自然就越來越高。
語文科教師可以以集備組或者學科教研組為單位,設計各式各樣的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拿出活動方案,取得校方支持。有經費有設備有場地,氛圍就營造起來,學生的積極性就高。第一次活動有成效,就利于形成規范;影響力增強了,說不定就成了學校的辦學特色。例如筆者的學校,模仿《詩詞背誦大賽》,以班級為單位選出優秀選手,學校大力支持提供經費購買了搶答器等設備,現場氣氛熱烈,效果極佳。后來市里也組織了這樣的賽事,那些獲獎學生報名參加比賽,成績喜人。語文組除了在宣傳欄張貼學生的比賽及獲獎照片,還通過學校公眾號及時報道,激勵所有的學生。
二、 以課本為基礎,拓展學生知識面
語文教材內容一貫致力于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選入教材的古詩文都是中華傳統經典的范本,這些古詩文的教學就可以成為誦讀經典的一個有效途徑。《課程標準》也指出學習國學經典“注重整體把握和熏陶感染”。但因為應試教育的緣故,部分學生僅僅是熟記文學常識、片段背誦,無法深入領悟傳統文化的言語生命、道德生命及精神生命的內涵,所以語文教師應該重塑學生對國學經典情感滋養的境界,通過誦讀,視線所及,由耳入心,抑揚頓挫,疾徐舒緩,語感慢慢養成。若是熟讀成誦,可以閉目感知,把聲音語言轉化為畫面,眾多感官的綜合作用就呈現了。這也為以后的文學鑒賞尤其是詩歌鑒賞奠定了良好的感知基礎。聯想想象力的培養,是學生創新力養成的重要方式。沒有感知,鑒賞就是空談,答題只能是套路。
教材中的《觀滄?!芬辉娍芍^經典,是建安文學的代表詩作,讀來氣勢磅礴。布置課前預習作業,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來了解曹操的經歷,努力做到知人論世。新課導入環節,教師應富有感情地向學生介紹曹操顯赫的軍事才能、尊崇的文學地位以及詩歌的創作背景。在學生初步了解詩歌的基礎上,播放有關視頻(比如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段),這就建立了入詩境的基礎。字詞障礙可以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先自由誦讀本詩,想象詩歌中描繪的場景,體會作者在詩作中表達的感情??勺屇硞€學生或者全班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詩歌,不過教師的點評要及時,評語要適當,根據學生誦讀的效果作針對性指導。如果教學設計得當,分幾次誦讀檢測,相較之下,有助于學生逐層深入地體會作品的內涵。
有的教師擔心自己普通話不標準,把范讀的事交給音頻文件,這當然可以,不過有時教師好好練練,也會收到令學生“驚艷”的效果。
三、 適度解讀經典,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國學經典之所以能夠長時間地流傳,就是因為這些經典所承載的是人們的共識,是社會和人類發展的紐帶。這些作品里包含著較多的審美因素,包括韻律美和精神上的審美素材。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引導學生深化經典作品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誦讀、解析來充分地感受作品里美的因素,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作品中的旋律美,也能提高其文學審美能力。
選入教材的詩篇皆是經典,篇篇都可作為誦讀的范例。教學時要注意前后關聯,舊學新知。《龜雖壽》的風格特點類似《觀滄海》,教學就可以相互參照。如果學生程度較好,甚至可以讓他們來講解來設計學案。教師要做充分的準備,比如視頻、音頻文件。可以運用希沃軟件設計游戲方案考查學生對背景的了解,比比誦讀水平。教學過程中可以滲透平仄、押韻、音調輕重等知識,讓學生增長知識的同時提升對詩歌的認知。
國學經典文韻兼美,誦讀的方式容易讓學生沉浸其中,在自己的聲音繚繞中感知經典的美好深邃。想象力才能打開,經典才能融入靈魂。
四、 挖掘經典內涵,感悟實際生活
國學經典作品大多都是對時事和生活的理解。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經典作品誦讀時要注意聯系實際生活來挖掘經典作品中的內涵,結合作品內容來感悟和理解實際生活,并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展開豐富的想象,在感受詩文所描述意境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