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桂琴
摘? 要: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在教育行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在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更加重視作業減負,通過減負增效,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調動學生學習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語文課程中學生作業負擔過重的原因,然后探究互聯網+小學語文作業減負的實踐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語文;作業減負
語文是小學一門重要的學科,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布置作業的時候,喜歡采取題海戰術,學生的作業負擔比較中,學習壓力也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會產生排斥心理,學習效率也會隨之降低。所以,在互聯網+時代,學校需要更加重視學生作業減負,語文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一些典型的作業,注重作業的質量,減少作業的數量,實現減負增效,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一、小學語文學生作業負擔過重的原因
第一,作業布置的比較隨意。布置作業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鞏固學習的知識,所以在布置作業的時候,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當前很多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比較隨意,沒有精心的思考和設計,這就導致作業的針對性不強,很容易變成題海戰術;第二,作業方式比較機械化。在進入互聯網+時代后,多樣化的作業形式進入課堂,但是當前很多語文教師布置的作業形式依然是抄寫單詞、做題為主,作業形式機械化,質量普遍不高,學生參與積極性也受到很大的影響。
二、“互聯網+”小學語文作業減負的實踐策略
第一,減少機械性作業,增加作業的趣味性。在造成學生作業負擔過重的原因當中,作業形式機械化屬于主要因素之一,所以“互聯網+”時代,想要真正的將實現語文作業減負,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就需要減少機械性的作業,多增加一些趣味性的作業,也可以將互聯網技術充分運用到語文作業當中,讓作業形式更加多樣化,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和積極性,語文作業效果也會更好。例如在學習完古詩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微信群或者其他教學平臺給學生發送古詩的朗讀視頻,然后讓學生在聽古詩朗讀的同時,想象一下古詩描寫的內容,并且將自己想象的畫面繪畫出來,通過這種方式,加深學生對古詩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作業趣味性也會更高;第二,減少硬性作業,增加作業的層次性。除了作業的趣味性之外,想要更好的實現語文作業減負,增加作業的層次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設計語文作業的時候,不能采取“一刀切”形式,而是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先將學生進行分層,然后結合學生的情況,分層次布置作業,通過這種方式,更好的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也能實現學生共同進步。
在“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還需要更加重視減負增效,教師應該主動去了解造成學生作業負擔重的原因,通過減少機械性作業,增加作業的趣味性;減少硬性作業,增加作業的層次性;減少孤立作業,增加作業的綜合性等方式,更好地實現減負增效。
參考文獻:
[1]高寶玲. “互聯網+”小學語文作業減負的實踐探索[J]. 明日,2019,36(17):308.
[2]吳輝琴. 如何真正做到小學語文的作業減負[J]. 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017(A02):164-165.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