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詠梅
摘? 要: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為學生創造了很好的學習前提,但一堂課下來學生要在課堂上坐四十分鐘,學生會感覺到疲倦,注意力難免不集中,學習效果自然而然就會下降,因此,如何在課堂上組織學生的注意力,就成了一節美術課是否成功的關鍵所在之一。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意注意
身在小學的美術教師,無法回避正在變化的教育環境,很有必要去改變原有的不良教學方式,去適應新課程。教師不再是主導者,而是引導者;要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觀念,既要做“嚴師”又要做“人師”。
一、提問的啟發性和趣味性
當學生不注意時,教師可以用提問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可以使學生產生疑問,啟發學生領會教學內容,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觀察、思維想象等能力。
(一)提問的啟發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具有啟發性和知識的引導性,可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構成前后連貫、層層深入、引向結論的廣延性思考。
(二)提問的趣味性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聰穎,思維活躍,勇于探索事物的根源,對新鮮事物特別敏感,且容易接受。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應根據學生的心理因素、知識結構等特點,適當考慮趣味性的必要。例如,“小朋友們,你們來想一想,半圓形還能變什么?”這一問一下激起千層浪,孩子們已經悄然進入課堂情境,爭先恐后的舉手發言:“蘑菇、雨傘、小汽車……”通過這樣巧妙而有趣味性的問題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的圖像聯想。
二、重點和難點的指向性
在短時間內,一個人能察覺的對象數量是有限的,就如同在夜間,我們只能同時看清楚幾顆星星,而不能看清所有的星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我們只能想到一兩個問題,而不能想到所有的問題。同樣的學生在課堂上有了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創造了很好的學習前提的情況下,在一節課里學生需要在課堂上坐四十分鐘,學生會感覺到疲倦,一疲倦注意力就容易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果自然而然就會下降。
三、充分利用教師在課堂上的肢體語言
美國心理學家瓊斯認為身體姿態是語言最外顯的表現。教師的身體靠近也是糾正學生不當行為的有效方法之一。當個別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分散的時候,教師不要大聲地喊:“xx,你在干什么?”這樣會把全班的注意力轉移到或吸引到這個學生身上來。在上《水墨畫——動物》一課的欣賞環節時,筆者為學生展示并解說一系列優秀藝術大師的國畫作品,大部分同學都在認真欣賞聆聽的時候,筆者發現教室右下角一位男同學在開小差,翻看美術教科書本課后的課本內容,我的眼光一下子落在了那個角落,用眼神提示他,但并沒有引起他的注意,因此筆者采用邊走邊講的辦法,走到了這個學生的身邊,用眼神和肢體語言暗示他,使其注意聽課。
參考文獻:
[1]宋小千.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有效性研究[J]. 考試周刊,2015(79):174-175.
[2]陳聰. 小學中段學生語文課堂注意力的培養研究[D].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0.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