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雅欣
關鍵詞:儲蓄 投資 儲蓄投資轉化 公募基金
一、2020年公募基金發行市場總體情況及相關數據
通過以下相關數據可以得知,2020年公募基金迅猛發展,基金規模增長迅速,爆款頻出。憑借長期投研沉淀、主動管理動力、信息披露等優勢,基金市場迎來了高速發展的一年,其中權益類與混合類基金尤其明顯。當前理財產品呈現凈值化轉型的特征,對于資本市場的擴容以及居民投資欲望的提升大有裨益??梢灶A見未來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在資本市場的比重將繼續提升,權益市場進入以專業投資者為主的新時代。同時注冊速度進一步加快,公募基金行業各項制度的加快落地,證監會推動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等政策的提出,也為公募基金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助力。
(一)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增長,同比增加3.9萬億元
根據權威機構反饋的數據,截至2020年末基金公司的數量已經突破150家,已發公募產品的基金公司為143家;共管理產品數量7362只,管理規模超過18.59萬億元,較2019年末增加3.9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增幅為26.5%。
貨幣基金管理規模7.26萬億元,變化不大。非貨幣基金管理規模11.3萬億元,較2019年底增加4.08萬億元,增幅為56.2%;管理份額超過16.63萬億份,較2019年底增加2.91萬億份,增幅為21.21%。其中,規模增幅最大的是混合型基金。
混合型基金占全部基金的比例由2019年底的14.2%提高到2020年底的23.02%。股票型基金的規模占比由7.75%上升到8.97%。混合型基金大部分是以投資股票為主,可見股票市場的火爆程度。而貨幣基金的占比明顯下滑,由50.54%下降到39.02%,可能與貨幣基金收益率持續偏低,與權益市場收益較好有關。
(二)新發基金以權益類基金為主,達1.9萬億份
2020年共發行基金1359只,合計發行份額3.05萬億份,較2019年新發數量增長30.05%,新發規模增長106.08%。基金發行規模平均水平已經超過20億份,相比于2019年的14億份左右的水平有質的飛躍。與此同時伴隨著基金管理公司數量的快速提升,當前我國基金管理公司數量早已突破100家大關??v觀我國現有基金管理公司,內資公司數量已占據近大半,成為基金管理行業的生力軍,中外合資類型企業數量也超過40家,同樣是行業內的重要力量。在現有的130余家公司中,已有近10%的公司獲取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總資產凈值規模即將沖擊20萬億元大關。
18.75萬億元的公募管理總規模,比2019年底規模增長4萬億元,增幅為27%。今年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屢屢刷新歷史高點,再度顯現了快速的增長勢頭。
從各類型基金的增長情況看,2020年前11月,權益類基金規模增長2.7萬億元,對新增公募基金的貢獻接近70%,可見權益類基金扮演重要角色。而在這一范圍內,混合型基金貢獻近75%的增量規模,其余貢獻則來自于股票型基金。
而在占主要比例的權益類基金中(含股票型及混合型),858只權益類基金合計發行超過1.91萬億份,發行份額平均水平已經超過20億份,大約為22-23萬億份?;鸢l行數量相比2019年增長75%左右,當年合計發行0.52萬億份,平均發行份額10.51億份。
權益類基金在公募基金體系中的作用日趨重要,該類基金總規模接近6萬億元,占比已經超過30%,較去年底占比大幅提升近10個百分點。同期,在債市調整行情下,前11月債券型基金規模萎縮2151億元,規??s水7.8%。
(三)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凈申購,貨幣基金遭遇贖回
分析2019年底已成立的基金,今年上半年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是凈贖回的,分別為444億份及908億份,而第三季度,股票與混合類型基金的申購則是顯著降低凈贖回的關鍵因素,混合型基金則單季度凈申購高達1152億份,一舉由上半年的凈贖回轉為凈申購。而貨幣基金三季度遭大舉贖回,贖回份額高達3472億份。
(四)市場向好,助推公募基金行業不斷壯大
1. 公募基金行業不斷壯大,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入大增。公募基金不斷擴張的狀態引人矚目,截至2020年底其規模已經接近18萬億元,相比于前一年不到15萬億元的規模增速可觀。
根據權威機構公布的數據信息,基金業管理費用收入快速擴張,截至2020年上半年底這一收入接近400億元,相比于上年同期300億元左右的規模有著顯著的提升。
2.各大銷售渠道基金銷量顯著增長。作為基金公司之外的第二大銷售渠道,銀行端的非貨幣基金銷量均有大幅度上升的表現,以多家主流銀行的渠道基金銷售額度為例,增速普遍超過200%,中信銀行增速接近450%。
螞蟻基金、天天基金等產品同樣交出不俗答卷,特別是在營業收入以及基金銷售額等方面表現突出;以某基金為例,營業收入相比同期增速接近150%,基金銷售額的快速上升也標志著基金市場的繁榮。眾祿基金也在連續虧損四年后,終于在2020年上半年獲得翻盤機會,上半年營業收入為137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2.94%,扭虧為盈。
作為持牌銷售機構,券商上半年在基金業務上也獲利匪淺。興業證券的基金業務已經成為僅次于投行業務的核心業務一直。其半年報顯示,公司基金業務凈收入 11.91 億元,同比增長72%;營收貢獻率14%,僅次于投資業務。興證基金在上半年交出了亮眼答卷,營業收入增速接近30%,表現出強大的競爭力;凈利潤 6.04億元,同比增長70%。
3. 基金收益漲幅遠超同期上證指數。權益類基金在增速方面表現突出,尤其是相對于同期的股票市場表現出更強的向上活力,據統計基金收益增速已經超過30%,其中表現最突出的基金收益率已經實現翻番,相比于同期股票市場10%左右的增速不可同日而語,由此可見以長城系為代表權益類基金值得關注。
基金銷售渠道類型較多,每種渠道銷售的市場占有量各不相同;就當前市場分配來講,傳統的直銷方式仍然扮演著絕對主力角色,該渠道占據將近70% 的市場份額,即便是剩下的30%市場份額,大部分也被商業銀行占據;證券公司與三方機構銷售渠道市場份額占比不到8%,在這一范圍內,三方銷售渠道份額低于證券公司渠道,占比約3.5%。
二、促進投資轉化,發揮權益類公募基金作用
(一)發揮科創板創新優勢并提升資本市場完善度
在完善資本市場的過程中要注重發揮科技創新資本的作用,以提升資本循環層次為目的,利用科創板優越性促進資本在較高層次環境中循環,與此同時充分發揮融資、重組等政策的優勢,通過股權制度的優化改革,發揮先進企業的帶頭作用,最終實現市場范圍內的資本流動。
(二)發揮資本市場的潛在價值,打通貨幣、資本與市場之間的溝通渠道
以多層次的市場體系為基礎,通過提升不同層次之間各種要素的流動性,達到提升融資結構合理度的效果。同時保證IPO處于常態合理狀態,通過保持穩定的債權交易氛圍建立良好的信用體系。
(三)以擴大市場內需、促進“內循環”為目標,通過激發資本投資潛力達到財富配置管理優化效果,并真正實現儲蓄轉化投資的促進效果
發揮權益類公募資金的引領帶動作用,同時激發社保體系,尤其是養老保險市場的潛在價值;另外要注重發揮考核機制的作用,通過創設健康穩定的投資環境打消居民投資疑慮。
(四)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力度,以制度為后盾促進資本市場繁榮
在加強制度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對上市公司注冊、運作質量的監督與考核,發揮執法力量應有的作用,保證各項改革措施能夠順利實施并起到理想效果,進而為資本市場長久繁榮奠定基礎。
(五)不斷加強監管力度,保證金融創新整體局面可防可控,避免資本亂擴張現象發生
具體來講,通過加強準入門檻監管、信用信息共享等手段達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從源頭消除導致資本無序擴張的一切因素。
(六)以防范金融市場風險因素為目的,秉承統籌性理念,做好持久攻堅的相關準備
有關部門要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監督管控力度,并將監督管控任務落實到每時每刻,在及時預判并發現金融市場潛在風險因素的基礎上快速應對并消除其影響,為股票、基金、期貨市場的長治久安提供堅實保障。針對市場風險因素要妥善有序緩釋處理,避免金融風險深層次爆發。
2020年進入全新的市場生態,“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這一提法就變得更加務實,轉化路徑更加穩定。與往年常有的“存款大搬家”相比,資本市場的投機氛圍顯著降低,儲蓄向投資轉化進入新階段也有了更可靠的制度保障。多層次資本市場已經具有相當規模,相關政策和建議的提出,令投資者可選擇的標的更加豐富多彩,投資基金也更加有安全保障。
三、基金市場中儲蓄向投資轉化的基本條件與過程
(一)儲蓄向投資轉化的基本過程
眾所周知,沒有儲蓄的供給就沒有投資的產生,要促進儲蓄向投資轉化,首先就要實現儲蓄的形成與積累。儲蓄向投資轉化的規模受儲蓄規模大小所影響,因此儲蓄在轉化過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決定性作用。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投資需求作為儲蓄向投資轉化的客體,一方面為轉化提供動力,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市場導向作用。有了投資的需求,儲蓄不但起到了引導消費的作用,還能推進再生產過程中實際資本的形成。投資需求的規模大小既直接或間接地決定了轉化為實際投資的儲蓄量,也決定著社會生產過程中實際資本形成的規模大小。
有了儲蓄供給和投資需求的雙重作用,儲蓄到投資的大量轉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完善規章制度與聯系渠道作為支撐。這種轉化效應的有序實現少不了機制和渠道的作用,它決定著轉化的形式和途徑,并發揮著優化資源配置,促進供需平衡的作用。對儲蓄向投資轉化的渠道和途徑進行分析與研究,分析衡量在基金等金融工具的影響下儲蓄投資轉化率的有效性,這樣更有益于優化儲蓄資源的配置,提高社會再生產能力水平,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儲蓄向投資轉化的金融機制
直接轉化是當前常見的轉化路徑之一,另外間接轉化路徑也是關注的熱點。
直接金融轉化機制屬于資本市場融資。儲蓄主體的購買證券或金融產品的行為有著顯著的直接性特征,儲蓄主體需要與金融市場直接產生交易行為,從而滿足投資主體的資金需求,實現儲蓄向投資的轉化。
間接金融轉化機制屬于信貸市場融資。是由儲蓄主體通過存款等形式,將儲蓄轉移到銀行等存款性金融中介機構,再由這些金融中介機構通過貸款的方式配置給有投資需求的投資主體。
金融機制通過發揮市場對資金資源的配置作用,在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和要求的條件下,利用價格調控儲蓄和投資實現不同部門之間的流動,從而推動儲蓄向投資有效轉化的實現。
(三)金融市場發展水平在轉化中起到的作用
間接模式在當前的投資轉化體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也是衡量經濟體投資轉化效率和質量的重要指標,通常情況下較高的間接轉化率意味著較為成熟的市場機制。
作為儲蓄向投資轉化的中介市場,金融市場的發展水平直接或間接決定著其中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的規模和質量。隨著2020年基金等金融市場的日益發展與完善,能夠為儲蓄主體提供的金融工具和投資渠道逐漸豐盛,這樣也就更有利于儲蓄主體根據自身投資偏好靈活地選擇投資產品,有利于提高儲蓄主體的投資需求和欲望,對推動轉化效率以及轉化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
(四)儲蓄向投資轉化的組織框架
儲蓄向投資的轉化需要客觀條件作為支撐,這種條件具體表現為一種成熟的金融組織框架。
該組織框架在轉化場景中通常表現為一種體系,而且該體系表現出明顯的金融組織性,組織體系的完善度與市場規律是吻合的,構架越符合市場規律,儲蓄向投資轉化的效率就越良好。其次,需要有可控的金融組織體系,不僅是受直接行政干預影響,還要能在中央銀行的宏觀調控框架內實現合理運作。由此才能保證國民儲蓄能在穩定的環境中實現高效的儲蓄向投資轉化。由此可知,隨著基金市場的不斷發展與完善,由此可見基金行業內投資行為能夠起到轉化作用,這種投資行為實質上扮演了轉化工具的角色。
四、小結
中國從改革開放后,在公募基金不斷發展的推動作用下,經濟增長效率也得到了逐步提升。與此同時儲蓄向投資轉化的相關需求也在逐步擴大,如何高質量、高效率實現投資轉化目標成為我國經濟學領域長久熱議的話題;眾所周知促進投資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根本因素,但是基金投資自身存在的問題決不可輕視;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對稱,交易雙方利益不同,基金容易出現金融風險,必然會使其中一方利益受損;另一方面基金難以長期持續地獲得投資收益。
2020基金大熱爆款頻出,主要就是在各方面相互作用下投資者“抱團取暖”的結果。但這種方式會引起部分優質股的價格上漲,帶來了極大的市場投資風險。因此,相關部門發出促進儲蓄向投資轉化的積極信號,并通過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的方式逐步落實這一積極性方針政策。在促進轉化的同時也需要加大對風險因素的預判與監管力度,在保證金融市場環境長治久安的前提下實現更好的轉化效果。
參考文獻:
[1]證券時報.證監會明確明年資本市場六大重點任務[J].證券時報,2020年12月23日.
[2]東?;?2020公募基金市場數據[J].新浪財經,2021年1月4日.
[3]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截至11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2家[J].同花順財經,2020年12月22日.
[4]格隆匯.基金銷售大熱,誰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J].2021年9月5日.
作者單位: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