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菊
◆摘? 要:隨著現代教學理念的發展和進步,人本教育理念對教師的教學素養提出了更多樣的要求。在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把握師生之間、學生集體、學生和知識、學生和家庭之間的情感聯系,在教學中給予學生多角度的扶助和關照,使學生對知識學習整體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激勵學生核心素養的切實科學發展。本文將對情感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討論,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的創新發展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感教育;情感分析;教學策略
情感代表著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動力等多方面因素的變化。在知識教學中學生不是“無情”的學習機器,教師也不能以刻板的方式處理學生的情感問題。在學生進行知識學習過程中,負面情緒會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和焦慮情緒,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形成了重大阻礙。在新的教學時期教師需要重視情感教育問題,提供給學生更人文化的指導建議,促進學生學習素養的有效提升。
一、師生之間的情感教育
1.教師是正負情感的核心引導者。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情感對學生的學習素養提升發揮著核心主導作用。學生的年齡較小對外界的認知停留在教師身上較多,缺乏自主判斷能力一,因此師生關系成為學生能力提升的關鍵因素。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學的家長式思維、批判式思維限制了部分學生能力的發展,導致學生形成自暴自棄的單純思維方式。此外教師不公平的教學策略,使部分學生形成了被邊緣化的心理,對教師的教學做不到有效回應,在課堂中比較自卑和焦慮。最后部分教師意識到情感教學的重要價值,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比較冷漠,也限制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對此在新的時期教師要采取針對性策略,扭轉傳統教學中的困局,使學生對教師保有正面情感。
2.促進學生正向情感發展的策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減少學生的課堂焦慮情緒,使課堂教學順利開展。對此教師首先要維持自身謹言慎行、表里如一的專業教學形象,使學生對教師的基礎言行保持認同。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保持輕松、自然的教學態度,以多樣的交流緩和學生的焦慮心理。例如教師積極地開展生活化教學,以生活化的語言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課堂生活情境,減少課堂教學對學生的束縛感。如在教學《圓》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對圓的“π”值進行求解和分析。如如何丈量圓的周長,分析π的值是否會發生變動等。最后教師要保持公平教學策略,給予學生公平的發言機會,減少學生被邊緣化想法,促使學生對教師保持更高的認同。
二、學生之間的情感波動因素
1.學生對同學的正負情感。在學校集體學習環境中,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集體學習氛圍也會對學生的個人學習素養造成深刻影響。如學生缺乏對彼此的了解,在學習中警覺的意識較強,對活躍課堂氣氛造成重大阻礙。此外部分成績突出的學生會增加其他學生的自卑情緒,使其能力發展在無形中受到限制。對此教師要采取策略培養課堂學習的競爭、合作學習氛圍,使學生保持正向的學習心理,促進班級全體學生能力的發展和進步。
2.組織學生集體積極學習的策略。以小組合作模式促進學生對彼此的了解。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學習的差異性對教師來說是寶貴的教學資源,但傳統教學中對學生的過度限制,使學生形成了“各自為戰”的基礎心理,使學生在學習中視野相對狹隘,重要的個性化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對此可以設立題目鼓勵學生進行合作討論,使學生在討論中對彼此為人、學習想法更加了解,客觀上降低學生的自卑、自負心理,促使逐步形成交流、合作的基礎學習意識。如在教學《分數混合運算》中,組織學生對復雜計算問題進行合作解決和討論,使學生獲取更多元的學習信息,激發學生的創新求異心理等。除了小組合作外,教師可以以其他班級作為學生競爭學習的“假想敵”,鼓勵學生在學習中精誠一致,保持多樣的競爭心態等。
三、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基本情感要素
1.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負面情緒。在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知識被切割和分散,在教學中缺乏聯系性。導致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比較淺顯,恰似“無本之木”,導致學生的畏難情緒提升,對知識學習缺乏系統性的思考。此外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也使學生形成了機械刻板的慣性思維,在學習中只會“照貓畫虎”,不會對自己的創新素養進行有效調用,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和厭倦抵觸心理。
2.促進學生負面情緒有效化解的策略。在新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知識教學的基礎內容進行溯源,回望數學知識發展的歷史,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化認知。例如在教學《數據處理》中,教師可以對生活中的一些數據進行整理,如學生的身高數據、成績數據等,鼓勵學生分析進行數據處理的價值和意義,如歷年學生身高的提升反映了什么問題,學生的成績排行對自己有什么啟發等。最后教師可以總結數據是重要的參照和標尺,對制定進一步的實踐策略有著重要參考價值。以此使學生對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做到多元思考。此外教師要將更多的數學問題留給學生自己解決,以促進學生探索能力和興趣的提升,使學生對知識學習做到深刻反思和認識。
四、學生和家庭之間的情感問題
在家庭教育有一個“梗”,即對初中知識多數家長都不能勝任教學,卻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過度輔導,導致學生的學習厭惡、畏懼情緒激增。這充分反映了現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對此教師要保持和學生家庭的有效聯系,給學生家長提供科學教導建議,使家庭教育發揮更大的租用。此外教師要保持“報喜又報憂”的家庭聯系策略,使成人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做到更客觀地分析,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
五、結束語
情感教育應該以學生為核心,教師需要充考慮影響學生情感的多方面因素,采取多元策略促進學生積極情緒得到培養,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收獲更積極的體驗和多樣知識理解。
參考文獻
[1]李莉.情感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上),2019(2).
[2]趙小艷.情感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9,000(008):P.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