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摘? 要:隨著現代教學理論的發展和進步,如何更細致地完成對學生綜合素養培養,促進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多角度分析和掌握,成為教師關注的核心課題之一。數學課程教學中,圖形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素養、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思維等的重要方式。但在傳統教學理念下,圖形空間觀念教學對學生起到的開導作用有限,阻礙了學生綜合數學思想的發展。本文將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綜合思維的路徑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的創新發展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圖形教學;教學分析;實踐策略
空間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融合思維,即將數字和圖形進行融合轉化,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保持更清晰的思路,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全面認識。但數學教材內容將幾何知識和數理知識進行了融合,導致小學生在學習中對二者內容做不到有效區隔,學習思維也更加混亂。對此教師要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更深刻多樣的反思,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更科學有效的培養。
1傳統數學教學中影響學生數學素養發展的問題
1.1學生形成了依附型的學習思維。依附型思維給學生的能力發展帶來巨大阻礙。一方面學生失去了主動進取的能力,所有的學習任務都有應付教師和家長的傾向,自己并未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另一方面依附型思維使學生有較高的畏難情緒,在學習中不愿意獨立的對困難問題進行思考和解釋,只等著他人來指點和幫助。這樣的教學問題是儒家教育理念和應試教育長期影響造成的。在新的教學時期,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進行拓展教學,降低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心理,使學生建立個性化的數學思維體系,對幾何、空間問題保有更大的思考興趣。
1.2學生對數學知識認知不清晰。數學知識是從人們的實踐生活發展而來,總結的數學理論也是為了提升實踐的質量和效率。因此數學知識教學也應該遵循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過程。但在傳統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從理論向實踐引導,甚至完全忽略了實踐內容,整堂課程完全以理論為主要內容。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會使學生形成“照貓畫虎”的記憶思維模式,導致學生在學習中自我設限,對實踐內容失去了應有的興趣。此外缺乏實踐內容,使學生的知識積累宛如“空中樓閣”,缺乏堅實的“地基”,對其長遠能力造成損害。
此外數學教材中缺乏有效分類理念,將數學知識直接灌輸,使學生的學習負擔不斷加重,容易忘記、忽略一些關鍵知識,對數學知識學習的畏難情緒不斷提升,對其長遠能力發展十分不利。對此教師要對數學知識進行更有效地分類教學,使學生建立更清晰的學習思路,為自己數學思想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3學生缺乏創新實踐素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需要得到合理的引導和激勵。如教師的鼓勵,教師對學生好奇心的引導,對學習方法論的總結等。但在傳統教學理念下,學生受到的激勵次數較少,對知識學習的好奇心被壓制,對學習方法論未能進行深入思考,或進行無意識的隱藏,使學生缺乏必備的創新素養。例如傳統教學中,更多教師認為學生“努力”是“好的”,至于努力的路徑、努力的成果都可以“視而不見”。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積累太多負面情緒,最終對自己失去信心。
2在圖形教學中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發展的措施
2.1將圖形教學和現實實踐進行有效結合,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多思考和分析。幾何圖形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內容。學生從小對美術表達有特別興趣,在直尺的幫助下,學生樂于對自己想象、觀察的圖像進行繪制。在幾何圖形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多樣繪制,使自己的課余學習更加豐富多彩。例如在教學《觀察物體》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直尺對教學樓、教室的布局、校園地布局等的三視圖進行觀察和想象繪制。教師可以滲透一些簡單的透視圖畫法,對學生的“美術”素養進行強化教育,使學生在構圖過程中對三維圖形做到更深刻的思考,促進學生圖形素養的培養。例如最基本的學生要對線條平行、垂直的概念做到有效了解。
2.2對幾何圖形的發展歷史進行講解。在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要秉持從實踐到理論的教學思路,對幾何圖形的發展歷史進行講解,使學生對數學抽象語言做到多樣了解。例如在教學《方向與位置》中,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過用地圖的經歷,并列舉學校附近地區的地圖作為教學材料,對附近標志物的位置進行分析和研究。隨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家和學校的位置,按照簡單的點、線方式進行表述,對其中的關鍵標志物進行說明。以此使學生對地圖的應用做到更趣味、多樣化的思考,使學生對方向和位置概念做到更清晰的認知。最后教師可以對地圖的發展歷史和功用進行拓展性的講解等。
2.3對數學知識進行分類教學。在數學知識教學中,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有效區分,有助于其融合思想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按照教材目錄,對教學內容進行:數理知識、幾何知識、生活常識三大類的劃分,并在教學中不斷強調。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圖形和數理知識進行互相轉化。如用圖形符號對“更大的數”進行表達等。
2.4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與要完善預習教學制度,設計預習家庭作業問題,鼓勵學生提前對學習知識進行獨立的思考,促進學生獨立學習經驗和信心的積累。此外小組合作教學方式,也降低了教師的教學干預性,使學生更獨立、更敏捷地完成對問題的分析和判斷等。
3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圖形幾何觀念的培養,教師要從宏觀和微觀多個角度看問題。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積極反思,利用信息技術、實踐教學多樣化的創新課堂教學形式,使學生對幾何圖形做到更“自然”的了解和認識,促使學生對生活中的圖形做到多樣、豐富的思考。
參考文獻
[1]江譽華.小學數學圖形教學中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J].文淵(高中版),2019, 000(005):260.
[2]黃志清.小學數學圖形教學中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探析[J].考試周刊,2019, 000(06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