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其欽
◆摘? 要:隨著網絡技術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信息技術手段走上了教學的舞臺,給教學課堂帶來了嶄新的活力,讓教學內容多元化,讓數學知識可視化,學生的學習效率顯著提升,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打造出高效的數學課堂,已成為數學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本文探析了信息技術和初中數學有效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了相應的整合方法,致力于多元化教學體系,創新教學模式,全面提升數學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信息技術手段;整合
初中數學教學和信息技術相互整合是教育領域的必然發展趨勢,也是我國當下教育改革重點內容。當前初中數學課堂中學生積極性較低,課程知識繁多,難以有效汲取,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老師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找到能夠讓學生產生興趣和共鳴的突破點,培養其學習積極性,讓他們能夠主動的投入到課堂中來,實現教學設計部分、課堂教學部分以及課外教學部分的“可視化”,構建出高效的數學課堂。
一、初中數學教學信息技術手段整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術主要包含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教師借助于計算機、多媒體及PPT圍繞某個知識點展開教學并進行完整的教學活動。信息技術教學不僅綜合了圖像、動畫、聲音等多種信息傳遞方式,在教學空間和教學時間上也不止是完全局限于課堂,能夠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機會,極大的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全面掌握數學知識,并能夠在線下進行知識的鞏固,學生的課后學習路徑得以拓展,知識的汲取更加便捷和輕松。其次,利用多媒體、投影儀等現代化手段和課程教學相結合,通過利用多媒體播放影音視頻,能夠讓數學課程“看得見”,讓課本知識變得“可視化”,通過在課堂上播放PPT的方式,給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知識汲取,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資源搜集相關的教學素材,利用圖片視頻等材料,帶給學生更為直觀的感官沖擊,一方面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同時也能夠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總之,信息技術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下“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授課模式,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教師講授的比重減少,學生獨立學習的機會增多,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得以拓展,對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重大意義。
二、初中數學教學信息技術手段整合的策略
1.基于信息技術增強師生互動
在利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數學教師首先要做好教學設計,要研究學生的學習能力、數學知識接受能力以及數學思維、數學認知結構等,要充分考慮到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將上述兩個方面充分考慮之后,教師確定出教學內容和方法,制定PPT,選擇相應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完成教學之前的備課設計。然后利用電子白板展示進行課堂導入,循序漸進的開展教學,利用信息手段實現師生交互,活躍課堂氛圍。例如在湘教版初三數學“圓的對稱性”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利用電子白板出示一組校園的圖片:操場、教室、草坪、足球場,然后提出問題:“這些照片是在哪拍到的?”同學們回道:“我們的校園。”教師又問:“那同學們知道這些都是哪些圖形嗎?”同學們通過觀察,發現既有長方形,正方形,也有圓形。教師點點頭,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今天的學習內容,然后說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圓。在學習圓之前,同學們回憶一下圓的性質?在同一個圓中,所有的半徑都一樣嗎?同一個圓的直徑有幾條?”通過問題設計的方式有效引導學生進入今天的教學主題,然后再利用幻燈機放映課本的圖片,然后讓學生通過討論探究的方式,有效掌握關于圓的形式,并在后續循序漸進的講解圓的對稱性,通過這樣一種實踐、互動為一體的信息技術教學,構建出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輕易的掌握本節課的主要知識。
2.基于信息技術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教學能夠營造出活躍、積極的課堂氛圍,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積極討論,主動思考,無形中培養其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是構建出高效數學課堂的主要方法。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之前,首先要進行問題設計或者任務設計,比如在湘教版九年級上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教學時,教師首先利用電子白板給出幾幅不同的三角形圖,然后提問:“同學們請觀察圖片,這都是什么圖形?”同學們異口同聲回答道:“三角形!”這時教師再提出問題:“不錯,那么同學們既然知道都是三角形,知道它們是否一樣呢?你是怎么判定的?請同學們小組之間探究一下,看哪個小組總結出的判定方法又多又快。”通過教師的一系列引導,小組學生競爭意識大幅度提升,迅速積極參與談論,有的小組從圖中得出“邊角邊”相似的結論,有的小組則積極查閱資料得出“三邊對應成比例”的結論,這時教師再進行總結:“這組表現得很不錯,有自己的認識和觀點,而且判定方法都很對,那還有沒有其他小組有不一樣的認識呢?”班上其他小組同學在得到老師的認可后,會極大的激發他們參與意識,小組代表們紛紛舉手表達自己的觀點,最終在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下,構建出高效的數學課堂。
3.基于信息技術進行情境導入
當下較為流行的教學手段就是任務型和情境式教學模式,利用信息手段進行情境展示,能夠有效增強學生課程參與度,增強教學有效性。比如在九年級“圓心角、圓周角”的教學時,首先借助于問題進行情境導入,利用信息手段展示一個情境:足球訓練場上教練在球門前,以球門兩側柱為起點和終點規劃了一個圓圈進行射門訓練,甲乙兩名隊員分別在圓形球場邊緣兩處,兩人爭論不休,都說自身所處位置對射門AB兩柱的張角最大,如果你作為教練,會認為誰是對的呢?通過現實情境導入,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且這類問題具備一定的探究性和挑戰性,能將學生全身心導入課程中,學生在自發解題過程中進入深度學習狀態,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三、結語
信息技術多媒體將是我國未來教學主要發展趨勢,就目前來看,大多數初中數學課堂已經普遍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但尚未形成一個系統的教學體系,這就意味著教師要科學合理的應用網絡資源和信息技術,充分利用其靈活便捷、主題鮮明的特征開展數學教學,并在教學過程中對信息技術進行深度挖掘,找出其教學優勢所在,進而提升數學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黃勇.基于信息技術手段的初中數學教學實踐[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0(12):17.
[2]李發文.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學科教學的整合研究[J].學周刊,2021(07):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