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蘭
◆摘? 要:科學素養的培養是科學課程宗旨。科學課程的載體是教材,科學教師如何把握科學課程目標,正確定位教學目標,有效指導學生的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教學中,可以從聚焦課前、精心準備探究元素、明確探究目標和知識延伸等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并有效指導探究,探究目標達成率高。
◆關鍵詞:課程目標;激發探究;有效指導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基礎性、實踐性、綜合性的課程,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態度和終身學習能力打好基礎。科學素養的培養是科學課程的宗旨。科學課程的載體是教材,科學教師如何把握科學課程目標,正確定位教學目標,課堂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這是教師在備課前要思考的問題。《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也指出: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如何植根科學課程目標,有效指導學生的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在教學中的做法。
一、聚焦課前,激發探究
如果學生對即將探究的活動有好奇心,學生的探究欲望會強烈的調動起來,并快速持久地進入探究活動中,學生思維處于活躍狀態,對研究內容會產生興趣,探究欲望也會被激發。
1.引起好奇心,打開探究大門。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學生有了好奇心,就有了開展探究學習的原始動力,從而引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激發科學探究能力。當學生為追求科學知識而雙眼閃光,帶著好奇心期盼探究,我相信,學生的探究時機已經打開,他們在探究中會更認真,更科學,探究的目標也會達成。如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3.影子的秘密》,課本以陽光下樹的影子導入,提問:這些影子發生了什么變化?學生有了上節課的基礎,都能說出變化,老師也順理成章揭題,但學生探究欲望缺乏動力。如果這節課換個導入方式,上課前先播放一段皮影戲,引起學生好奇心,學生沒想到影子也能這樣玩,接著我提出問題:怎樣才能玩出這樣的效果呢?拋出問題,然后揭題,為探究影子的秘密設下埋伏,引起學生探究欲望,學生探究動力充足,那么課程目標達成度就高。
2.創設情景問題,激發探究欲望。我們知道,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科學創新的起源,導入設計問題情景,能有效引發學生探究欲望。如果教學中把探究目標靈活地設計出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中求探究,學生探究興趣濃厚,并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課程教學目標達成率也會高。如小學科學教科版第三單元四年級上冊第5課《運動與摩擦力》課標制定的要求是學生知道摩擦力是直接施加在物體上的力。摩擦在生活中很常見,如何讓學生切身體會摩擦力的存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關,教學中如何達成目標。
在導入環節我出示情景圖片:工人叔叔推箱子進電梯要把地毯收起來。根據情景創設問題:為什么工人叔叔推箱子前要把地毯拿走?引發學生思考,并引出摩擦力概念。摩擦力概念引出,如何引出探究目標,我再設立一個探究情景,如圖:
請一個同學把箱子分別用手在不同面上推箱子,一個光滑桌面,一個硬紙板上,并說說感受。接著我提問,為什么會這樣呢?引導學生思考,可能與什么有關呢?學生看著呈現的情景,一下子就想到可能與接觸面光滑程度有關,問題提出,探究目標順利開展,學生探究欲望也被激發。
二、精設探究元素,激發探究欲望
科學探究是獲取科學知識的主要途徑,探究又圍繞目標有目的的開展,通過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等要素達成探究目標。這些探究要素都涉及多個科學思維方法,如何避免表面化的探究,使探究科學嚴謹有序的進行,是我們備課考慮的問題。探究中,材料的選用和精心設計利于探索的問題對激發學生探究欲也很重要。
1.備好探究活動材料。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老師就要備好材料。課前備好合適的探究材料,學生才能積極有序進行探究活動,在探究中獲取知識,并培養科學素養,學生的探究才會有收獲。如在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教材選用蠶豆作為實驗材料,蠶豆對我們學生不常見,有一定陌生,所以實驗材料我改選花生種子。實驗材料選用學生熟悉的,降低學生對探究的陌生感和膽怯感。探究中,有些材料我們也可以大膽選用,只要達到實驗效果就是我們的探究目標。如三年級上冊《空氣能占據空間嗎》,傳統的探究材料用紙巾放到杯底進行探究,探究過程總有學生方法操作失誤把紙巾弄濕,既不環保也要找原因。如何改選材料,我這樣做,如圖:
把一個礦泉水瓶剪掉底部,用兵乓球代替紙團,礦泉水瓶垂直壓到水里,兵乓球位置下降,水位就上升;把瓶蓋擰開,兵乓球位置上升,水位下降。實驗效果明顯,目標達成。
2.精心設計問題引導探索。學生認知有發展過程,小學生認知水平有限,探究只有在教師適度和合理的指導下,學生的科學探究目標才明確,才增強探究的信心。探究中,教師對探索的問題精心設計,能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把握探究的方向,并提高探究活動的有效性。
如: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讓學生設計實驗探究,如何控制變量進行探究,五年級學生雖然有一定科學基礎,但農村孩子思維緩慢,設計實驗還需要老師扶放得當,探究才能順利開展,打開探究思維。課堂中,我先拋出問題:
師:我們對物體進行比較,能看出它們的輕重、體積大小與沉浮之間的系嗎?
生:不能看出。
師:如何設計,科學家會怎樣做,想想我們設計過的實驗,《種子發芽實驗》怎么做?
我的提問打開學生思維,有些學生會說出控制變量。經過問題引導,學生找到問題關鍵,
控制一個因素變化,其他因素不變。實驗探究方案出來了:(1)物體的體積相同,重量不同 (2)物體的重量相同,體積不同。學生明確任務、目的和方向,探究才有效,不會偏離探究目標。
三、明確探究目標,探究更有效
科學教學要教給學生科學探究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技能。根據學生實驗階段,教師要發揮一定的主導作用,采取“扶”與“放”有機結合的方式,適當給予指導,必要時教給學生操作要領和操作規范。
1.利用媒體,明確探究要領。科學探究中,學生會被各式的實驗儀器吸引,在講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無心聽,實驗過程中錯誤不斷,探究效率低。如何減少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錯誤并保證實驗課的效果,實驗前教師有必要把實驗要求和注意事項讓學生進行學習。在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一課,本課有解剖花生種子的觀察實驗,先在PPT出示實驗要求:(1)解剖時注意安全。 (2)保護好種子,不要破壞種子的結構。 (3)解剖順序:用鑷子從外到里進行解剖。 (4)使用放大鏡觀察種子內部的細小結構。結合學生年齡特點,直觀圖像比文字更容易明白,明確實驗要求后,播放解剖種子實驗視頻,有了具體操作示范,學生實驗操作更規范,探究更有效。
2.利用問題喚起探究,明確探究目標。一個好的問題情景,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從而引發他們思考并激發探究欲望。以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簡易電路》,談談如何用問題喚起探究,并明確探究目標。(1)導入環節先提問:用小燈泡可以點亮燈籠嗎?接著抽學生演示用一根導線、一節電池把小燈泡點亮,最后討論這個方法存在不足的地方。(2)探索環節:活動一,PPT出示電池盒和小燈座,提問:電池盒和小燈座的作用?接著讓學生動手驗證。活動二,老師提問活動一的實驗存在不足嗎?接著出示小開關,提問:這個小開關有什么作用?最后讓學生實驗驗證。教學設計圍繞課程目標設計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再進行探究,探究目標明確。
四、知識延伸,激發探究能力
課標指出:教室、實驗室是科學學習的重要場所,但教室、實驗室外還有更廣闊的科學學習天地。不要把學生束縛在教室、實驗室這些狹小的空間里,不要把上下課鈴聲當作教學的起點和終點。由于不是每個科學探究都在課堂內能完成,有些探究還要延續到課外,從課內延伸課外探究,才是真正地科學探究,學生科學素養才能提高。
1.延續科學課堂,激發持續探究。科學課堂時間有限,有些探究受材料和時間的阻礙,課堂無法完成教學目標,只有走出課堂,探究才能延續。如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動物的一生》,動物的生長過程需要時間,課堂無法完成教學目標,有些觀察需要學生課后觀察完成,教學中課堂利用資源,如播放動物生長發育、繁殖后代的視頻,激發學生求知欲,進而布置任務讓他們養蠶觀察動物的一生。又如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植物的生長變化》,在課堂里播放植物生長變化的視頻,刺激學生觀察欲望,再提出課后我們可以種綠豆,介紹簡單的種植方法,課中有同學提到沒有種皮的綠豆會發芽嗎?有了探究問題,學生探究欲望更強烈了。我接著說:要想知道結果,自己探究吧!留個懸念給學生,學生課后探究更強烈。
2.由課內延伸課外,拓展知識,激發探究。科學課內容包羅萬象,豐富多彩。教師應充分理解和使用教材,最大限度開發課程資源,挖掘課程與生活的聯系,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并豐富科學課程的內容。教學中應根據內容由科學課內向課外的適當延伸,擴充科學課堂教學的容量。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6課《擺的研究》,課堂里學生通過做實驗已經知道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學生已具備前知識,課堂我拓展問題:通過一周的觀察,我發現擺鐘走快2分鐘 ,你能想辦法讓它走慢些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會想到改變擺長就可以把擺鐘調好,這樣既能拓展知識又讓學生明白知識來源生活也可以解決生活,體會科學源于生活,探究動力更足。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與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一位哲學家也指出“要是沒有熱情,世界上任何偉大的事業都不會成功。”科學創造需要激情不斷,科學探究都是始于好奇。課堂教學植根科學課程目標,科學教師根據目標設計教學環節,利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探究能力,才有效指導學生的探究,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7年3月.
[2]葉寶生.小學科學教育的理論和方法.首都師大出版社 2012年2月.
[3]李東主編.和諧高效思維對話 新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9年7月.
[4]張紅霞.小學科學課程與教學.高等教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