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惠芝 王婷婷
差異互助課程是新課程理念的縮影,體現課程改革的關鍵所在,其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實踐過程中,通過獨學、對學、群學的小組合作方式發揮主觀能動性,達到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最終目的,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
課程背景。洛陽市瀍河回族區巨龍小學緊緊圍繞“傳巨龍精神,創差異教育品牌”的辦學目標,以“差異教育”為特色定位,實施“差異化管理”,積極探索“差異化課堂”,建構“差異互助課程”,開展行之有效的“差異化五育”,彰顯“大閱讀、大體育”的特色課程。
學校努力營造書香校園、藝術校園、道德校園,先后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第一批河南省中小學多文本閱讀教學實驗校、河南省教育系統卓越家長學校、洛陽市智慧教育示范學校、洛陽市全面特色學校、洛陽市學校管理示范性特色學校、洛陽市全面示范性特色學校、洛陽市智慧課堂學校等。
課程理念。差異互助課程注重在班集體教學中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關注“教如何更好為學服務”,關注學生的共性,同時關注學生的差異,為學生提供學習內容、過程與結果的多元選擇,以學生為中心將班級、小組與個體有機融合,達成教與學的相輔相成。
在教育評測的基礎上,立足學生差異,加強小組建設,設立四人小組,開展一對一互助。通過課堂上、生活中的學生互相幫助,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提高。從宏觀上看,我們有課程模式,有不同課型的教學方法,對不同教師有差異化要求,對一般教師而言,可按照模式開展不同課型的教學;對優秀的教師或名師而言,可以在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從微觀上看,教學有總的目標和分層目標,有四人小組合作,有兩人互助,有分層作業設置,充分體現了差異化教學。
差異互助課程進一步規范了課程實施行為,促進了教師以互助課程創建為載體,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杰出小龍人。學校構建了差異互助課程教學流程及十大教學策略,備課、上課、布置作業、課外輔導等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差異化制度保障,課堂上注重一對一及四人小組互幫互學共同提高,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促進了教育均衡。
課程特點。操作性:差異互助課程有完善的課程結構和操作程序,為教師教學提供了簡單可行的教學路徑,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互助共融。主動性:學生在課程教學中有充分的話語權,教學尊重每一位學生,使其在情感、思維、表達等方面得到充分展示?;有裕鹤寣W生站在課堂的正中央,實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全身心參與課程活動,在互動中合作,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質疑,在質疑中生發,在生發中成長。創造性:讓學生在課程中形成主動終身學習的能力,從被動聽到主動聽,從被動說到主動說,從被動讀到主動讀,從被動寫到主動寫,實現學科素養的飛躍,讓學生真正感受精神上的滿足和愉悅。
學校堅持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引領下,堅持“尊重差異 點燃夢想”的辦學理念,積極構建以學科知識為中心、以品德教育為中心、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三大課程體系,不僅保證了課程的有效實施,而且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搭建了平臺,形成了“差異教育”的特色文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