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燕
摘 要: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網絡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悄然興起,在疫情常態化形勢下,網絡教學井噴式發展,引發了教育形式的變革。技工院校的德育教育要想適應教育形式的變革,可從“網絡心理空間”這個角度進行探究和思考。本文從網絡心理學的概念著手,探討“網絡心理空間”在技工院校德育教育中的具體實施與運用,幫助學生擺脫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所產生的壓抑感等不良情緒體驗,使德育教師真正觸及學生內心世界,全面準確把握學生思想品德修養狀況,使學生主動愉快地接受德育教育,以期最終實現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技工院校 ? ?網絡心理學 ? ?網絡心理空間 ? ?德育教學
德育教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的重要載體。每個人對國家的歸屬感、文化的認同性、社會角色的承擔力,都時刻貫穿于德育教育的全過程。相對于中小學德育教育,技工院校的德育教育內容包括: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為內容的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職業素質與就業指導教育。
筆者經教學實踐研究發現,當把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從相對封閉的課堂空間轉移到開放的網絡空間時,技工院校學生的言行和思想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學生們明顯更加喜歡這種既有空間開放性,又有言行和心理隱蔽性、信息安全性的教學形式,教學效果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一、“網絡心理空間”概述
要了解“網絡心理空間”的概念,首先要清楚什么是網絡心理學。網絡心理學是伴隨網絡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而興起的一門學科,是以心理學傳統理論為基礎,以實證研究為手段,研究互聯網相關情境下人的心理、行為及其規律性的一門應用心理學學科。廣義的網絡心理學泛指一切與網絡有關的心理學研究;狹義的網絡心理學主要是探究由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構成的環境下的心理維度,也就是在網絡世界這個虛擬現實中,人們的行為和隱藏在其背后的心理過程及其變化發展。
作為個體的人的心理過程通常包括感覺、認知、思維、情緒等,會隨著人的一生中的成長發展變化而不斷變化。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個人空間,也就是在個人環境內要有個人自由,即環境隱私性,這是由人類的心理需求所決定的。而在網絡虛擬世界中,每個人同樣也需要有心理上的個人安全空間,即“網絡心理空間”。
在“網絡心理空間”里,一部分人會放下包袱,沒有這樣或那樣的顧忌,毫不掩飾地顯現自己的真實言行;還有一部分人在現實生活中遭受了挫折,經歷了失敗,那么他們就會在網絡虛擬世界中尋找成就感,尋找情感寄托。例如,筆者有一位學生長期沉迷于網絡游戲而不能自拔,詢問其原因得知,他雖認為自己學習成績不好、經常違紀,老師和家長也都說他比別人差,可他并不覺得自己比別人差,最起碼玩網絡游戲誰都比不上他。
技工院校的一些學生學習意識淡薄、學習基礎差、自律性弱、成長情感體驗不足、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他們對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以及未來就業前景或多或少存在困惑與迷茫,久而久之,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就會導致他們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礙。與此同時,技工院校的學生對于網絡大多很熟悉,也更喜歡參與網絡空間的活動,因此技工院校的學生在網絡環境中會不由自主地敞開心扉以及展示自我。
二、“網絡心理空間”在技工院校德育教育中的運用
技工院校的德育教育本質上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之成為勞動技能型人才。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德育教師常常感到學生不聽話、不說實話、我行我素,對于正面的引導和說教,許多學生嗤之以鼻、拒絕回應,導致整個德育教育工作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德育教師沒有真正觸及學生的心理空間,不能準確把握學生真實的心理世界。
因此,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師要想順利開展德育教學工作,就要站在 “網絡心理空間”這一角度,思考和探究學生的學情,幫助學生擺脫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產生的壓抑感、恐懼感、厭惡感等不良情緒,了解學生真實、全面的內心世界,從而改變傳統技工院校德育教育蒼白無力、實效性不強的現狀。
例如,德育教師可以設計一節主題為“中國夢”的網課,根據收集到的學生關于熱門電影的聊天記錄和朋友圈動態,選擇教學素材。首先,德育教師組織學生觀看電影《八佰》,然后由學生自主選出其中的三個人物角色進行分析,最后引導學生了解各種國際政治問題,讓學生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詢問學生在面對上述問題時各自的態度和想法。
面對流露出學生真實情感與認知的網上留言,德育教師可以準確地把握每一位學生的“網絡心理空間”,了解他們的品德修養層次和人生價值理念,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家庭教育、職業教育,從而真正實現德育教育的培養目標。
三、小結
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師在德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網絡心理空間”,通過留言、對話、聊天、視頻、圖片、動態等方式,觀察學生最真實的言行,傾聽學生埋藏于內心深處的心聲,靈活地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采用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素材,針對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適合的手段和方法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真正實施好技工院校的德育教育工程。
參考文獻:
[1]覃征.網絡應用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2]陳德華.教學中的心理效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陳志文.疫情下在線教育的挑戰與思考[N].經濟觀察報,2020-04-10.
[作者單位:濟寧市工業技師學院(兗州區職業中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