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是數學的核心,而情境是問題的載體,通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就能激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實現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深刻的進行問題情境教學這一新型教學模式的學習與實施,并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通過多元化問題情境的創設,來增強問題情境的有效性,促進問題情境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實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有效性;創設策略
一、引言
問題情境教學法是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提出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問題情境為載體,進行教學內容的結合,使學生在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解決的過程中,進行思維能力、探究能力等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由此可見,問題情境教學模式在抽象、復雜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著其他教學模式所無法比擬的教學優勢,具有不可忽視的教育意義。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積極的進行問題情境教學模式的運用,通過多元化、有效性問題情境的創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質能力的有效培養。
二、問題情境教學的概述
(一)問題情境的類型
問題情境的重點在于問題,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問題的設計,并針對問題進行情境的創設,來為學生營造出多元化的問題情境。由此可見,問題的多元化設計是至關重要的。總體來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大體分為新舊銜接的問題情境、階梯式的問題情境、探究性的問題情境以及實踐性的問題情境等。其中新舊銜接的問題情境能將新知與舊知進行結合,通過認知沖突的解決或溫故知新,來實現高效教學的開展。階梯式問題情境是針對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而設計的問題情境,教師通過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問題的設計,來循序漸進的進行學生思維的引領。探究式問題情境的創設完全符合了數學學科的特點,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實踐性問題情境是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進行結合過程中設計的一種問題情境,能使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問題的分析、解決,實現學生良好思維模式的形成。
(二)問題情境教學的原則
問題情境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只有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有效的實施,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對問題情境教學進行實施的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1)主體性原則。在對問題情境進行設計與創設時,應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站在學生的角度、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促進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充分發揮。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的投入到問題的思考之中。(2)實踐性原則。數學是一門具有實用性的學科,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的培養也是數學教學的一項目標。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結合實踐、在實踐的場景中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與實施。(3)開放性原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的提出是用來思考與解決的,因此,這就需要教師設計一些具有思考性、探究性及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只能“跳一跳”才能實現問題的解決,從而有助于學生的提升以及學習積極性的保護。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策略
(一)創設具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只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才能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但是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如何實現學生的“好之”“樂之”呢?就需要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好玩、好動、喜歡趣味性事物的心理特征,通過具有趣味性問題情境的創設,來實現學習興趣的激發和教學效率的提升。
首先,教師應通過趣味故事的融合,進行趣味性問題情境的創設。故事是小學階段學生普遍喜歡的一種教學元素,教師通過將數學教學內容與故事進行結合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就可以利用講故事這一形式以及故事中精彩的故事情節,來實現數學課堂以及問題情境趣味性的提升。
如,在對學生進行“因數”相關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講述著名的 “100不敵60”的數學故事,以此來造成學生的認知沖突,并提出“100一定就比60多嗎?在什么情況下100不敵60呢?”。這樣教師結合趣味故事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加有效的投入到了“因數”的學習之中。
其次,教師可以通過趣味游戲的融合,進行趣味性問題情境的創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游戲教學是深受學生喜歡的一種教學形式,通過將教學內容與游戲形式的結合以及學生對游戲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非常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高效性。因此,教師通過在數學游戲活動中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就有效的實現問題情境趣味性的增強,同時也實現了學生思維積極性的提升。
(二)創設具有生活化的問題情境
數學是一門具有高度實用性的學科,很多知識點都是來源于生活、指導于生活的。由此可見,數學與現實生活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系。而小學階段的學生自身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在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對數學問題進行解決的過程中,更樂于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進行分析與思考。因此,在對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有效性提升的過程中,教師就應結合學生的學習規律以及數學的學科特點,創設具有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問題情境更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以及認知能力,以此提高學生對問題情境的接受性,實現數學問題情境有效性的提升。
如,在“認識分數”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過生日分生日蛋糕的場景,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小明和小紅同一天過生日,小明家4口人,小紅家5口人,小明將蛋糕平均分成了4份,小紅將蛋糕平均分成了5份,那么小明和小紅誰吃到的蛋糕多呢?”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問題的思考,很快就實現了分數的認識與理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創設具有層次性的問題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