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星星
【摘 要】高中生物是高中生學習過程中的基礎課程之一,對學生成績以及個人的綜合能力來說有著較大的影響。生物的學習過程中,知識點較為零碎,大多數的知識點需要學生進行背誦。如若想提高學生的生物成績,加強學生的生物修養,老師就必須要改變教學的模式,使高中生物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留白式”的教學方式可以將教學的重點內容進行突出,學生通過這些留白,能夠更加容易理解生物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內容。因此,老師在高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將“留白”的教學模式進行應用,以期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
【關鍵詞】留白式教學;高中生物;運用策略
杜威曾說:教育即生活,這恰恰與我們的生活化教學理念是完美契合的。在傳統的生物課堂中,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往往就是按照固有的教學設計,填鴨式的給學生們講解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學生很難在生物教學中獲取他們認為有意義的內容。而生活化教學的實施就是將生物教學內容融入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在理解和認識生活的基礎上學習相關的生物知識,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還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的體會和領悟生物這門學科的魅力。本文在深入探究了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意義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在初中生物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對策,旨在幫助更多的初中生物教師實施有效的生活化教學。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教師的課前導入環節比較缺乏。很多教師認為初中生物不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科目,所以他們在課前導入環節中并不會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一般都是采取單刀直入的形式進入教學內容,這樣的導入形式很難激發起學生們的生物學習興趣,且本身初中生物中的教學內容又具有較強的抽象性,這些都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其次,教學內容和教學實踐活動不豐富。在傳統的初中生物教學模式下,初中教師在課堂中只是一味地向學生們傳授教材中的內容,教學內容很有限,很難調動起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們的學習欲望。初中生物教師所開展的教學實踐活動也比較少,這對學生掌握和應用相關的生物知識是很不利的,開展實踐活動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最后,教師的教學形式創新性不夠,作業形式比較單一。當前,固有的教學形式很難在教學活動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如果學生不能在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習,那么教師的教學效率將很難得到提升。雖然教師在課堂活動中也會跟學生產生一些交流互動,但是學生還是沒能完全在課堂中起到主導作用,這與我們提倡的素質教育理念是不符的。初中生物教師一般給學生們布置的作業就是做一些習題或者進行一些概念的抄寫,這樣常態化作業,久而久之會讓學生們產生厭倦的心理,因此,教師應該針對作業形式結合生物生活化進行一定的創新,最終達到鞏固學習的目的。
二、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施意義
首先,生活化教學能極大地調動起學生們學習生物的興趣和積極性。初中階段的學生進入青春期后,往往在生活和學習中會表現得比較叛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能有效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生活化教學中,初中生物教師也可以通過課本上生物知識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現象,來刺激學生們的求知欲,從而達到調動起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目的。其次,生活化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是一味地向學生們講解一些生物知識,那么學生一定會覺得很枯燥乏味,這樣對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是極其不利的。而教師在實施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有效的將實際生活和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將抽象的生物知識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學生們,通過減弱學生的學習難度來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最后,生活化教學能有效的促進生物教師的專業素養發展。生活化教學實施的前提是教師首先要關注生活中的生物,這不僅能促使教師開發更多的教學資源,還能有效的提高其自身的專業素養,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三、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對策
(一)營造生活化教學情境
在初中階段開展生物學科教學,其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們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識,最終能有一個較佳的生物成績,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們能將所學的生物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視起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體地位的凸顯,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所學的生物知識,幫助其培養實際應用能力,促使其形成生物知識體系。營造生活化教學情境是實現學生在生物課堂中起主導作用的有效途徑之一,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一些生物常識,改善一下學生們對生物學習的畏難心理,然后再通過給學生們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逐漸實施接下來的教學環節。但是教師在營造教學情境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其是否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較為緊密?只有能讓學生在教學中感受到與生活結合的熟悉感,才能有效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和積極性。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這一課時,就可以在課程導入時,讓學生們思考一個我們都很熟悉的烏鴉喝水的故事,烏鴉不斷地往瓶子里面扔石子讓水位線上來,最后喝到水。烏鴉這種行為是生來就有的嗎?如果不是,這種行為又是怎樣形成的呢?這樣就達到了營造生活化教學情境的目的,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們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生物知識的意識。
(二)在課堂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生物知識其實與我們的實際生活聯系十分緊密,我們幾乎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所有與生物知識相關的內容或者現象。所以初中生物教師在課堂中,可以盡量融入一些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具體來講就是,教師可以在平時多了解和學習一些生活中與生物知識有關的內容,在教學中恰當的與教材結合起來,并通過營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學情境,使學生牢牢掌握住相關的生物知識。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這一課時,讓學生在了解了本節課中所講述的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基因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等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們思考和討論這樣一個較為生活化的問題,為什么一對夫妻所生的孩子長相會有差異?學生在思考和討論上述問題的過程中,就可以使學生們有效鞏固所學的知識,從而使學生們通過對本節的學習,產生對生物學家的敬佩之情,以及對生物研究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