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彩秀
內容摘要:近年來,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在世界語言教學領域里備受關注,有關情感策略方面的運用在對外漢語教學的成功開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以往的情感策略大都在宏觀上談及,很少就漢語教學中各個子系統情感策略的課堂應用進行探討。本文是筆者就自身教授少數民族(維吾爾族)學生、外國留學生三年經驗的總結,以期為對外漢語教學提供比較實用的情感策略實踐。
關鍵詞:輸入假說 情感過濾假說 情感策略 漢語教學
上世紀八十年代早期,語言教育學家克拉申提出了“輸入假說”。這一假說由習得—學習假說、監控假說、自然順序假說、輸入假說、情感過濾假說五個假說組成。其中情感過濾假說指的是輸入的語言信息并不會被學習者全部吸收,因為情感因素對信息起著過濾輸入的作用。情感因素被看做是信息輸入的過濾器,它會阻礙或加速語言的習得。
不同的學習者由于學習目的、自身條件不同,對于漢語學習抱有不同的態度。情感策略的正確運用能夠幫助學習者在系統漢語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度過第二語言學習的各個時期,本文著重討論教師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情感策略的運用。
情感策略是通過教師運用情緒表現出來的一種教學策略,教師運用情感策略可針對學生的情感變化和情緒表現進行調節。情緒是可以傳染的,輕松愉快的氣氛會使情感過濾弱化,語言信息相對比較容易輸入。因此教學者在教學過程中要將自己的情感狀態調節和保持在一種樂觀、積極、上進的心態上,這樣才能感染和帶動學生形成積極地情感。在漢語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重視情感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多鼓勵學生,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幫助他們減少焦慮,讓他們自身的情感過濾保持在最最低限度,是語言信息的輸入更加高效的轉化為語言能力。
作為孤立語的漢語,對于第二語言學習者來說,語音、詞匯、語法以及漢字的學習都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各個子系統講授的具體過程中,要因系統來不斷調整情感策略的運用。以下就是筆者在針對少數民族學生及外國學生的漢語教學,結合漢語各子系統的特點,在漢語教學過程中(包括課堂和課后)的情感策略的運用實踐,由于所教授對象都是或多或少有些漢語基礎的學習者,所以以下沒有涉及零基礎漢語學習者教學的情感策略。
(一)教學過程中的情感策略運用
語言教學有很多方法和策略,但要確切到哪種方式或策略好卻眾口難調。第二語言教學很難制定特別好的模板,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風格,每個學習者對待二語態度也不同。所以適合教師尤其是二語學習者樂于接受的是最好的。最好的方法還是寓教于樂,鼓勵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情感過濾會降到最低。
1.語音教學
漢語具有很強的音樂性,它的獨特性不僅表現在元音占優勢,還因為它擁有著和印歐語系不同的聲調和輔音。漢語元音對于學生來說問題不大,難點是輔音和聲調。
(1)輔音教學
漢語輔音有自身的特點和難點,除了m、n、l、r四個濁輔音之外,其他都是清輔音,加上送氣和不送氣的輔音以及區別性特征不夠明顯的輔音,都會給學生增加語音學習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鼓勵學生自我鼓勵和相互鼓勵,排除不利于學習的消極悲觀因素。把此外還要多做示范演練,加以發音解說,讓學生在最開始就擁有正確發音的意識。在語音教學中還可以加一些鍛煉發音的繞口令、分組做游戲等環節,增加課堂的娛樂性。
(2)聲調教學
漢語的聲調是很多學生的難點所在,不僅包括四聲和輕聲,在具體的語流音段中還會發生變調現象。很多學生在這一環節都很消極,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循序漸進,循循善誘,降低學生的焦慮、消極情緒。在聲調教學階段教師可以放慢語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輸入聲調信息。可以由難到易,從簡單的一聲開始,最后進入復雜的三聲。關于變調,教師可以提前做好系統的變調規律框架,在講授展示過程中詳細講解。課后輔之以朗讀、聽讀的訓練,學練結合,學以致用。
2.詞匯教學
詞語教學是語言教學的重要環節。漢語漢字歷史悠久,有很多文化積淀,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因素在詞匯中比較凸顯,對漢語生詞講解尤其是帶有文化因素的生詞要格外詳細,以故事的形式講解文化詞,既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又可以讓他們印象深刻。學生在最初接觸文化詞語的時候能夠很好的理解它們,可以避免日后該文化詞語帶來的很多困擾。
詞語教學必須要涉及到詞性,根據生詞的詞性進行詞語講授是當前對外漢語學詞語教學的主流。
名詞在講解之前可以適當增加其神秘感,讓學生猜測名詞所對應的事物,做好鋪墊,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為接下來的講解做好準備。動詞的講解可以借助于形體或者手勢來表達,讓學生也主動參與動作本身,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讓學生感同身受,增加對詞義的理解。抽象名詞、隱性的動作有時候很難直觀的去理解,這就要求教師有足夠的發散思維,多角度的來理解講解。形容詞是和平時生活結合最緊密的詞匯,這部分講解最好是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場景,讓學生充分的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設身處地的去理解形容詞的意義。
量詞是漢語學習者的一大難題,除了大量的舉例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總結一下同一量詞所適用對象的特點,如果能讓學生總結出某一量詞所適用名詞的共同屬性,這樣他們就能夠正確的使用該量詞了。講課的時候鼓勵學生試著造數量短語,學生可以造出各種各樣的短語,氣氛融洽的話,學生理解很快。
漢語虛詞對于二語學習者來說是最困難的,相對與實詞來說,意義難以把握。在沒有講授之前,不能給學生灌輸虛詞難的觀念,這樣很容易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講授虛詞的時候,要明確虛詞的意義,說明用法,要注意意義和用法同步輸入,可以根據實例來輔助解釋,有應用的話,會加深學生的印象和理解。
3.語法教學
漢語語法結構和語言邏輯很多時候都會使漢語學習者唏噓不已。孤立語的特點使得漢語語法的靈活性很大程度上區別于印歐語系規則性、邏輯性強的語言。教師在進行語法階段講解之前,盡量把一些常用的語法結構和語法知識用數理公式或者結構圖表達出來,再以實例加以證明,學生一般都很容易掌握,這是因為簡單明了的數理公式或者結構圖示,會讓他們直觀的把握。比如說“把”字句和“被”字句,公式化的展示不涉及過多的文化因素,就像自然科學一樣易于理解,讓學習者在語法學習的過程中很大程度上減少焦慮、自卑等負面情感。
4.漢字教學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面系統,是對外漢語教學中難度很大的一項內容。教師在無法在筆順筆畫這些是硬性要求上施加影響,但是可以從字形的演變,漢字表意性等方面下功夫。尤其是漢字的表意性,筆者依據經驗可知,漢字表意性很容易讓學生對其產生興趣,也容易接受漢字形體的信息輸入。
在生字詞講解的過程中,不要只注重生字詞的意義,把容易混淆的其他字詞一并指出,同形字和同音字要著重指出聲符或義符的差異,尤其是某些筆畫具有辨義功能(“土”和“士”),可以多次重復的指出。學習完生字詞,第二節上課要求學生默寫剛學過的生字詞,讓兩三名學生自愿在黑板上默寫,一般提問二十個。默寫完之后,讓全班所有學生當評委,找出黑板上寫錯的或者不當的生字詞,最后集體給出評分。默寫的好的要給予表揚,不理想的也要鼓勵和提醒。這是一個很愉快的過程,大家會看到各種各樣的錯誤或者不當,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既可以讓學生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也可以讓學生主動的去發現。
除了以上述的情感策略外,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有一些情感策略也對學生的漢語學習有一定的幫助。比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有學生關于語義有模糊不懂時,可以鼓勵學生之間互相發問或解釋,從而減少難以理解的理論解釋。教師在課前準備一些小獎品,在課堂活動中作為獎勵分發給表現好的學生,這將極大地提高其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二)課外情感策略的運用
課外情感策略的運用,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備課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的情感,預設適當的的情感策略。備課是任何教學活動的起始環節,它對課堂教學起著制訂藍圖、預先謀劃的重要作用。教師應該以情備課,要考慮到的首先是掌握學生個體差異,了解學生的語言需要以及其在語言認知和情意等方面將預期達到的狀態。學生的語言學習愿望、動機與興趣等方面,對整個語言教學具有規劃性作用。其次是挖掘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藝術性和娛樂性,要清楚課堂教學任務是以情感性任務為主還是以交際任務為主,這以便于課堂教學策略的使用以及師生溝通。
第二,及時疏導學生的情感策略,指導其保持語言學習的動機,充分調動語言習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學以致用,立足于現實生活,把漢語學習和應用結合起來,這樣在考試時便會得心應手。此外,教師需要留心觀察,在學生得好成績時,要給予提醒不能驕傲自滿,遭到失敗時,要給予鼓勵。教師有時候需要以朋友的身份去關心、愛護、欣賞學生,良師益友的關系很容易拉近師生的距離。
第三,鼓勵學生用漢語交流,不論他們的成績好壞要一視同仁,要給予平等的師生交流機會,善于傾聽他們,在交流中留心他們的語言面貌。如果有錯誤之處,可以在交流中以委婉的方式幫學生糾正過來,比如正確的重復一下他的錯誤輸出。
現代漢語是在數千文明沉淀的基礎上產生的,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不能急于求成。作為教師在漢語教學過程中需要人文性管理、運用情感策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語言學習動機,增強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和信心,從而提高漢語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昌來.對外漢語教學概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2]齊滬揚,陳昌來.應用語言學綱要[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3]周小兵.對外漢語教學入門(第二版)[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
[4]程月芳,馬廣惠,董娟.大學英語學習和教學中的語言學習策略問題[J],Foreign Language Word,2003.
[5]陳艷華.克拉申的輸入及感情過濾假設的認知分析[J],湖南社會科學,2011.
(作者單位: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